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劳动密集企业集体协商工资制研究--以宁波镇海区50家企业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导论第10-29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6页
     ·研究背景第10-15页
     ·研究意义第15-16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7页
     ·研究内容第16-17页
     ·研究方法第17页
   ·集体协商工资制相关理论综述第17-27页
     ·不同视角下集体协商发展阶段理论第18页
     ·“集体谈判”、“集体协商”、“共决制”定义辨析第18-20页
     ·关于协商主体研究第20-22页
     ·集体协商相关立法与法律责任的研究第22-24页
     ·集体协商政府作工资制中政府作用研究第24-26页
     ·三方协调机制研究第26-27页
     ·文献评述第27页
   ·研究创新第27-29页
2 集体协商工资制可行性的理论基础第29-34页
   ·多元论第29页
   ·约翰·希克斯协商模型第29-31页
   ·非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下博弈论第31-33页
   ·小结第33-34页
3 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体协商工资制的现状特点第34-39页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点第34-36页
     ·产品或服务附加值低,单位产值承载就业量大第34-35页
     ·产业集群明显第35页
     ·企业运营成本升高,基层雇员缺乏第35-36页
   ·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体协商工资制的基本情况第36-37页
   ·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体协商工资制的特点第37-39页
     ·签约类型行业化为主,区域化、个体化协商为辅第37-38页
     ·签约的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第38页
     ·雇员年龄结构不同,协商内容不同第38-39页
4 制约劳动密集型企业推行集体协商工资制因素分析第39-55页
   ·基于雇主视角分析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体协商工资制的制约因子第39-45页
     ·协商程序第42-43页
     ·不确定性第43-44页
     ·法律第44-45页
   ·基于雇员视角分析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体协商工资制的制约因子第45-53页
     ·工会独立与代表性第50-51页
     ·法律第51-52页
     ·代表的协商能力第52页
     ·监督执行体系第52-53页
   ·基于政府视角分析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体协商工资制的制约因子第53-55页
     ·企业传统管理占主导地位第53-54页
     ·雇员内部利益诉求不同第54-55页
5 建立适合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集体协商工资制度第55-63页
   ·完善相关法律第55-56页
   ·加强工会独立性与代表性第56-57页
   ·协商代表培养第57-59页
     ·协商代表选取民主化第57-58页
     ·协商代表专业化第58页
     ·协商代表的绩效期权第58-59页
   ·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第59-63页
     ·加强协商内部动力机制第59-60页
     ·完善监管体系第60-61页
     ·建立集体协商服务平台第61-62页
     ·强化三方协商机制第62-63页
6 研究结论与不足第63-65页
   ·结论第63-64页
   ·不足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附录A 推行集体协商工资制制约因子雇主调查问卷第68-71页
附录B 推行集体工资制制约因子雇员调查问卷第71-74页
附录C 镇海区50 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名单第74-76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圳电子行业新生代一线员工的激励问题研究
下一篇:宁波财税政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