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挥发物及其对人体疲劳缓解的影响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 引言 | 第9-20页 |
| ·茶叶香气与茶叶挥发物 | 第9-13页 |
| ·茶的简介 | 第9-10页 |
| ·茶叶香气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茶鲜叶芳香物质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茶叶加工及贮藏过程芳香物质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茶叶芳香物质提取方法的研究 | 第11-12页 |
| ·茶的芳香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茶叶香气与茶的挥发物的联系与区别 | 第13页 |
| ·植物挥发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第13-15页 |
| ·植物挥发物抑菌、杀菌作用的研究 | 第13-14页 |
| ·植物挥发物保健功能的研究 | 第14-15页 |
| ·植物挥发物负面影响的研究 | 第15页 |
| ·精神疲劳与脑电信号 | 第15-18页 |
| ·疲劳简介 | 第15-16页 |
| ·疲劳的测定方法 | 第16-17页 |
| ·疲劳的主观测定法 | 第16-17页 |
| ·疲劳的生理检测方法 | 第17页 |
| ·脑电波与精神疲劳 | 第17-18页 |
| ·关于脑电波的历史 | 第17页 |
| ·脑电波频率与精神状态 | 第17-18页 |
| ·疲劳的脑波测定 | 第18页 |
| ·本实验研究的意义及其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其主要内容 | 第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2 绿茶挥发物成分的测定 | 第20-28页 |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 ·成品干茶供试品的制备 | 第20页 |
| ·取样方法 | 第20页 |
| ·茶叶挥发物采集方法 | 第20-21页 |
| ·质谱检索与数据处理 | 第2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6页 |
| ·茶叶挥发物的组成 | 第21-24页 |
| ·摊放叶挥发物的组成 | 第21-22页 |
| ·新制茶挥发物的组成 | 第22页 |
| ·常温茶挥发物的组成 | 第22-24页 |
| ·摊放、加工、贮藏的茶叶挥发物的动态变化分析 | 第24-26页 |
| ·酯类化合物的变化 | 第24-25页 |
| ·萜烯类化合物的变化 | 第25-26页 |
| ·醛酮类化合物成分的变化 | 第26页 |
| ·其他化合物成分的变化 | 第26页 |
| ·小结 | 第26-28页 |
| 3 绿茶的挥发物对人体疲劳缓解的影响 | 第28-35页 |
| ·实验材料及材料的取样方法 | 第28页 |
| ·实验场地 | 第28页 |
|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 ·受试对象的选择 | 第28-30页 |
| ·受试对象筛选方法 | 第28-29页 |
| ·生理性精神疲劳倾向的受试对象的筛选标准 | 第29-30页 |
| ·受试对象的确定 | 第30页 |
| ·脑波测定方法及流程 | 第30-31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 ·嗅闻摊放叶脑波比值变化 | 第31-32页 |
| ·嗅闻新制茶脑波比值变化 | 第32页 |
| ·嗅闻常温茶脑波比值变化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5页 |
| 4 结果与讨论 | 第35-38页 |
| ·结论 | 第35页 |
| ·绿茶挥发物成分测定的差异 | 第35页 |
| ·嗅闻绿茶挥发物对人体疲劳的缓解的差异 | 第35页 |
| ·讨论 | 第35-38页 |
| ·绿茶挥发物成分测定的差异 | 第35-36页 |
| ·嗅闻绿茶挥发物对人体疲劳的缓解的差异 | 第36-38页 |
| 5 展望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 个人简介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