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2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3页 |
(一) 对高中阶段普职分离所带来问题的思考 | 第9-10页 |
(二)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对普职融通的需求 | 第10-12页 |
(三) 对高中阶段普职融通如何实现的思索 | 第12-13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一) 高中阶段 | 第19页 |
(二) 普职融通 | 第19-20页 |
(三) 普职融通的实现路径 | 第2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一) 文献分析法 | 第20页 |
(二) 比较研究法 | 第20-22页 |
第一部分 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实现路径概述 | 第22-29页 |
一、高中阶段普职融通主要涵义 | 第22-23页 |
二、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类型分析 | 第23-25页 |
三、实现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价值分析 | 第25-27页 |
(一) 实现高中阶段普职融通对社会的价值 | 第25页 |
(二) 实现高中阶段普职融通对个人的价值 | 第25-27页 |
四、清末以来我国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实现路径历史分析 | 第27-29页 |
第二部分 部分国家和地区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实现路径及特点分析 | 第29-43页 |
一、部分国家和地区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主要实现路径 | 第29-40页 |
(一) 美国:完善的综合高中模式 | 第29-32页 |
(二) 英国:有特色的融通证书制度 | 第32-34页 |
(三) 日本:成熟的学科融通模式 | 第34-36页 |
(四) 台湾:畅通的融通升学渠道 | 第36-40页 |
二、部分国家和地区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实现路径特点分析 | 第40-43页 |
(一) 共同特点 | 第41页 |
(二) 个性特点 | 第41-43页 |
第三部分 我国高中阶段普职融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实现路径建议 | 第43-53页 |
一、我国高中阶段实现普职融通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43-46页 |
(一) “重普轻职”的教育观念阻碍普职融通的发展 | 第43-44页 |
(二) 现行的高等院校招生制度不利于普职融通的推进 | 第44-45页 |
(三) 实现普职融通的师资、教学设备等条件要求较高 | 第45-46页 |
二、拓展我国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实现路径的建议 | 第46-53页 |
(一) 构建普职融通路径多样的高中阶段教育体系 | 第46-47页 |
(二) 实施高中阶段普职融通证书制度 | 第47-48页 |
(三) 建构畅通的高中阶段普职融通升学渠道 | 第48页 |
(四) 开设“普职融通班”和推进综合高中制度 | 第48-49页 |
(五) 促进不同主体之间在普职融通办学上的有效合作 | 第49-50页 |
(六) 建设普职融通课程群以及充分利用已有普高的技术课程 | 第50-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