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ZnO 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特性 | 第11-12页 |
| ·ZnO 表面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实验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理论计算现状 | 第14页 |
| ·计算物理学的意义 | 第14-15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 | 第15-16页 |
| 第2章 第一性原理的计算方法 | 第16-28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量子力学基础 | 第16-19页 |
| ·绝热近似 | 第16-17页 |
| ·Hartree-Fock 近似 | 第17-19页 |
| ·密度泛函理论(DFT) | 第19-24页 |
| ·理论基础 | 第19页 |
| ·Hohenberg-Kohn 定理 | 第19-20页 |
| ·Kohn-Sham 方程 | 第20-21页 |
| ·局域密度近似(LDA) | 第21-22页 |
| ·广义梯度近似(GGA) | 第22-24页 |
| ·赝势方法 | 第24-26页 |
| ·自洽场方法(Self Consistent Field, SCF) | 第26-27页 |
| ·VASP 软件包功能特点 | 第27-28页 |
| 第3章 ZnO 表面本征缺陷的研究 | 第28-40页 |
| ·引言 | 第28-29页 |
| ·ZnO 块体的电子结构 | 第29-30页 |
|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29页 |
|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29-30页 |
| ·ZnO 表面本征缺陷 | 第30-37页 |
|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30-32页 |
| ·几何结构 | 第32页 |
| ·电子结构 | 第32-35页 |
| ·本征缺陷形成能 | 第35-37页 |
| ·电何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40页 |
| 第4章 ZnO 块体及表面掺杂的研究 | 第40-66页 |
| ·引言 | 第40-41页 |
| ·稀土元素 Er 掺杂对 ZnO 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影响 | 第41-47页 |
|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42-47页 |
| ·ZnO 表面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研究 | 第47-59页 |
| ·ZnO(0001)表面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研究 | 第47-49页 |
| ·ZnO(0001)表面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研究 | 第49-52页 |
| ·ZnO(1010)表面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研究 | 第52-56页 |
| ·ZnO(1120)表面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研究 | 第56-59页 |
| ·ZnO(0001)表面 Ag 掺杂对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影响 | 第59-64页 |
|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59-60页 |
|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60-64页 |
| ·小结 | 第64-66页 |
| 第5章 ZnO/MgO 超晶格的研究 | 第66-73页 |
| ·引言 | 第66页 |
|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66-67页 |
| ·几何结构 | 第67页 |
| ·电子结构 | 第67-69页 |
| ·光学性质 | 第69-70页 |
| ·静电势和差分电荷密度 | 第70-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第6章 全文总结和未来展望 | 第73-75页 |
| ·主要结论 | 第73-74页 |
| ·工作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