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11-15页 |
一、人力资本开发使命的召唤 | 第11-13页 |
二、培训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 第13-15页 |
三、个人学习兴趣的牵引 | 第15页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32页 |
第一节 培训师与专家培训师 | 第18-25页 |
一、培训师的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二、专家型培训师的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三、培训师群体的相关研究 | 第22-25页 |
第二节 培训师实践性知识 | 第25-32页 |
一、培训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 | 第25-28页 |
二、培训师实践性知识的内容 | 第28-29页 |
三、培训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途径 | 第29-32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32-42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论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第三节 研究资料获取方法 | 第34-38页 |
一、文献法 | 第34-35页 |
二、访谈法 | 第35-36页 |
三、课堂观察 | 第36-37页 |
四、实物收集 | 第37-38页 |
第四节 研究对象的确立 | 第38-40页 |
第五节 研究思路 | 第40-41页 |
第六节 资料的整理分析与成文方式 | 第41-42页 |
第四章 专家型培训师Frank的故事 | 第42-58页 |
第一节 自画像——培训师Frank的个人经历 | 第43-53页 |
一、“听话的中等生”——简单而快乐的小学与初中 | 第43-45页 |
二、“一个开窍儿晚的人”——高考抉择的临时变故 | 第45-47页 |
三、“自信是个逐渐的过程”——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 第47-48页 |
四、“与培训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职业生涯初始的故事 | 第48-50页 |
五、“从多面手到专家”——职业生涯的三级跳 | 第50-53页 |
第二节 培训师Frank的教学故事 | 第53-58页 |
一、讲师权威树立的教学案例——如何应对学员挑战 | 第53-57页 |
二、知识有效传递的案例——如何让学员印象深刻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对培训师Frank实践性知识的解释 | 第58-89页 |
第一节 培训师Frank实践性知识的结构内容分析 | 第58-79页 |
一、培训师自我知识 | 第59-62页 |
二、培训教学内容知识 | 第62-64页 |
三、培训课程知识 | 第64-71页 |
四、培训教学法知识 | 第71-74页 |
五、培训师职业技能知识 | 第74-79页 |
第二节 培训师Frank实践性知识生成来源分析 | 第79-89页 |
一、家庭教育 | 第79-80页 |
二、学生时代的教育 | 第80-82页 |
三、工作阶段学习 | 第82-89页 |
第六章 研究发现与反思 | 第89-95页 |
第一节 主要研究发现 | 第89-93页 |
一、实践性知识的个体性特征鲜明 | 第89-90页 |
二、实践性知识的结构内容呈现繁杂性 | 第90-92页 |
三、知识生成的阶段性与延续性 | 第92-93页 |
第二节 研究过程的反思 | 第93-94页 |
第三节 研究贡献与局限 | 第94-95页 |
附录 | 第95-101页 |
附录一 生活史访谈提纲 | 第95-97页 |
附录二 实践性知识访谈提纲 | 第97-99页 |
附录三 课堂观察记录表 | 第99-100页 |
附录四 Frank实践性知识内容结构图(完整版)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中文文献部分 | 第101-104页 |
外文文献部分 | 第104-105页 |
后记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