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写作、修辞论文

零度偏离理论视角下的微博修辞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Contents第8-10页
一、 绪论第10-18页
 (一) 微博研究综述第10-15页
  1. 国内微博研究简介第10-13页
  2. 国外微博研究简介第13-15页
 (二)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5-18页
  1. 问题的背景第15-16页
  2. 研究意义第16页
  3. 创新之处第16-17页
  4. 创新之处语料来源与研究方法第17-18页
二、 微博的零度与偏离第18-30页
 (一) 与微博相关的两个概念第18-20页
  1. 博客第18-19页
  2. 微博第19-20页
 (二) 微博的基本认识第20-25页
  1. 微博的功能第20-21页
  2. 微博的基本特点第21-23页
  3. 微博的基本类型第23-25页
 (三) 零度偏离理论第25-27页
  1. 零度与偏离第25-26页
  2. 大偏离与小偏离第26-27页
  3. 正偏离与负偏离第27页
 (四) 微博的零度与偏离第27-30页
  1. 正偏离的微博第28页
  2. 负偏离的微博第28-29页
  3. 零度的微博第29-30页
三、 微博修辞基本描述第30-44页
 (一) 微博的语音修辞第30-32页
  1. 谐音第30页
  2. 拟音第30-31页
  3. 押韵第31-32页
 (二) 微博的词汇修辞第32-36页
  1. 词形的变化第32-35页
  2. 词义的变化第35-36页
  3. 词语的凸显第36页
 (三) 微博的语法修辞第36-37页
  1. 微博中的词法活用第36页
  2. 微博中的句法修辞第36-37页
 (四) 微博体的出现第37-39页
  1. 校长撑腰体第38页
  2. 凡客体第38-39页
 (五) 微博的语义修辞第39-41页
  1. 语义转折第39-40页
  2. 语义曲解第40页
  3. 语义讽刺第40-41页
 (六) 微博语言的修辞格描述第41-44页
  1. 比喻第41-42页
  2. 引用第42页
  3. 借代第42页
  4. 对偶第42-43页
  5. 对比第43页
  6. 设问第43页
  7. 仿拟第43-44页
四、 微博的修辞效果第44-48页
 (一) 零度修辞效果第44-45页
 (二) 正偏离的修辞效果第45-47页
 (三) 负偏离的修辞效果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4页
后记第54-55页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补式复合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下一篇:会话含义理论视角下的“寂寞句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