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方式在A公司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课题背景及提出 | 第14-15页 |
·A公司的生产状况 | 第14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17-18页 |
·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第2章 精益生产的理论综述 | 第20-32页 |
·精益生产的形成 | 第20-22页 |
·单件生产方式 | 第20页 |
·大量生产方式 | 第20-21页 |
·精益生产方式 | 第21-22页 |
·国内外精益生产的研究现状和运用现状 | 第22-24页 |
·国外的研究现状和运用现状 | 第22-23页 |
·国内研究现状和运用现状 | 第23-24页 |
·精益生产的主要理论 | 第24-31页 |
·精益生产的涵义 | 第24-25页 |
·精益生产的理论支柱 | 第25-26页 |
·精益生产方式的改善工具 | 第26-29页 |
·精益思想的5项基本原则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A公司推行精益生产的前期工作 | 第32-46页 |
·A公司SM生产线问题分析 | 第32-35页 |
·A公司SM生产线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 第32-34页 |
·A公司SM生产线推行精益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4-35页 |
·A公司管理层的支持、授权和参与 | 第35-36页 |
·成立精益生产团队 | 第36页 |
·精益生产团队的组织构架 | 第36页 |
·运用价值流程图分析法(VSM)确定改进环节 | 第36-42页 |
·价值流程图(VSM)分析法 | 第36-38页 |
·选择并确定目标产品,收集相关数据 | 第38-40页 |
·绘制当前价值流状况图 | 第40-42页 |
·绘制未来价值流程图要考虑的问题 | 第42-44页 |
·绘制未来价值流状态图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A公司精益生产体系改善设计 | 第46-76页 |
·精益生产布局改善 | 第46-50页 |
·SM产品现有生产线问题分析与研究 | 第46-47页 |
·引入细胞生产线和“U”型生产线 | 第47-49页 |
·SM产品细胞生产线的设计与建立 | 第49-50页 |
·SM产品布局改善效果评估 | 第50页 |
·精益生产线的设计与平衡 | 第50-61页 |
·作业测定 | 第51-54页 |
·节拍计算 | 第54-57页 |
·生产线平衡改善与实施 | 第57-61页 |
·SM生产线平衡改善效果评估 | 第61页 |
·看板管理 | 第61-70页 |
·拉动系统特点 | 第61-62页 |
·看板的概念 | 第62页 |
·看板的分类 | 第62-63页 |
·看板的功能 | 第63-64页 |
·看板应用的规则 | 第64-65页 |
·看板在SM车间的应用实施 | 第65-68页 |
·应用看板系统的辅助工具 | 第68-70页 |
·看板拉动系统效果评估 | 第70页 |
·快速换模的应用 | 第70-75页 |
·快速换模简介 | 第70-71页 |
·快速换模实施步骤 | 第71-72页 |
·快速换模方法在固晶机AD898的应用 | 第72-74页 |
·固晶机AD898快速换模方法的效果评估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改善效果分析与评价 | 第76-82页 |
·改善效果分析与评价的意义 | 第76页 |
·直接效益分析 | 第76-79页 |
·空间节约 | 第76-77页 |
·搬运、行走距离缩减 | 第77页 |
·人员节省 | 第77-78页 |
·交货期缩短 | 第78页 |
·增值效率提升 | 第78-79页 |
·机器效率提高 | 第79页 |
·间接效益分析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