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说 | 第1-17页 |
1.1 口误研究的对象、性质和意义 | 第10-13页 |
1.2 对以往研究的回顾 | 第13-14页 |
1.2.1 国外的口误研究 | 第13页 |
1.2.2 汉语口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关于本项研究 | 第14-17页 |
1.3.1 材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口误的分类 | 第17-37页 |
2.1 两个分类维度 | 第17-18页 |
2.2 口误形态类型 | 第18-29页 |
2.2.1 先置口误 | 第18-20页 |
2.2.2 后滞口误 | 第20-22页 |
2.2.3 互换口误 | 第22-23页 |
2.2.4 颠倒口误 | 第23页 |
2.2.5 截搭口误 | 第23-25页 |
2.2.6 并说和并搭口误 | 第25页 |
2.2.7 归并和噬同口误 | 第25-26页 |
2.2.8 替代口误 | 第26-27页 |
2.2.9 省略口误 | 第27-28页 |
2.2.10 增加口误 | 第28-29页 |
2.3 口误语言单位的大小 | 第29-32页 |
2.3.1 区别特征 | 第29页 |
2.3.2 音位 | 第29-30页 |
2.3.3 音位组合 | 第30页 |
2.3.4 音节 | 第30页 |
2.3.5 语素 | 第30-31页 |
2.3.6 词 | 第31-32页 |
2.3.7 词组 | 第32页 |
2.4 两可的情形 | 第32-37页 |
2.4.1 语言单位大小两可 | 第32-34页 |
2.4.2 口误形态两可 | 第34-37页 |
第三章 跟语音区别特征有关的口误 | 第37-46页 |
3.1 区别特征理论 | 第37-39页 |
3.2 跟区别特征有关的口误 | 第39-44页 |
3.3 区别特征的心理现实性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声调口误 | 第46-57页 |
4.1 声调在音节中的地位 | 第46-54页 |
4.1.1 对声调地位的不同意见 | 第46-50页 |
4.1.2 从口误看声调的地位 | 第50-54页 |
4.2 声调的处理步骤 | 第54-57页 |
4.2.1 轻声字和非轻声字的调值确定 | 第54-55页 |
4.2.2 连读变调发生的阶段 | 第55-57页 |
第五章 从口误看汉语的音节结构 | 第57-80页 |
5.1 音节是一级心理表征单位 | 第57-58页 |
5.2 音节有内部结构 | 第58-59页 |
5.3 汉语音节构成的基本单位 | 第59-63页 |
5.3.1 “声韵母说”和“元辅音说” | 第59-60页 |
5.3.2 沈家煊(1993)的研究 | 第60页 |
5.3.3 韵母口误的各种情形 | 第60-62页 |
5.3.4 统计和结论 | 第62-63页 |
5.4 介音在音节结构中的地位 | 第63-80页 |
5.4.1 “介音独立说”、“依附韵母说”、“依附声母说” | 第63-64页 |
5.4.2 沈家煊(1993)的研究 | 第64-65页 |
5.4.3 有关介音地位的各种口误情况 | 第65-78页 |
5.4.4 统计和结论 | 第78-80页 |
第六章 心理词库 | 第80-93页 |
6.1 口误和心理词库 | 第80页 |
6.2 义类和替代口误 | 第80-84页 |
6.3 反义词的替代口误 | 第84-86页 |
6.4 义类和截搭口误 | 第86-88页 |
6.5 搭配框架内的词项 | 第88-89页 |
6.6 同音词和近音词 | 第89-90页 |
6.7 初步的结论 | 第90-93页 |
第七章 从口误看汉语的韵律 | 第93-102页 |
7.1 汉语的韵律研究 | 第93-94页 |
7.2 音节上的对称与不对称 | 第94-95页 |
7.3 替代成分的语音相似 | 第95-98页 |
7.4 语法语义和韵律的关系 | 第98-102页 |
第八章 口误的修正机制 | 第102-123页 |
8.1 口误的修正情况 | 第102-110页 |
8.1.1 修正和不修正 | 第102-105页 |
8.1.2 即时修正和延缓修正 | 第105-106页 |
8.1.3 局部修正和整体修正 | 第106-107页 |
8.1.4 修正前出现的词语 | 第107-109页 |
8.1.5 修正语内增加的词语 | 第109-110页 |
8.2 从语素口误的修正看词的心理现实性 | 第110-114页 |
8.2.1 语言学对词和语素地位的争论 | 第110-111页 |
8.2.2 口误考察的结果 | 第111-114页 |
8.3 从口误修正看直接成分的心理现实性 | 第114-123页 |
8.3.1 直接成分的心理现实性 | 第115-119页 |
8.3.2 直接成分的大小 | 第119-123页 |
第九章 结语 | 第123-129页 |
参考书目 | 第129-133页 |
致谢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