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 ·汽油机的爆震 | 第15-16页 |
| ·爆震 | 第15页 |
| ·爆震的本质 | 第15页 |
| ·爆震的危害 | 第15-16页 |
| ·汽油发动机爆震现象出现的原因 | 第16-22页 |
| ·关于爆震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 | 第16-17页 |
| ·当前学术界关于汽油发动机爆震产生原因的主要观点 | 第17-19页 |
| ·导致发动机爆震发生的直接诱发因素 | 第19-20页 |
| ·汽油发动机爆震的严重程度和爆震极限的判断 | 第20-22页 |
| ·发动机燃料的辛烷值对爆震的影响 | 第22-23页 |
| ·本文将要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发动机爆震常用的检测与控制方法 | 第25-35页 |
| ·爆震的控制 | 第25-27页 |
| ·基本的爆震控制原理 | 第25-26页 |
| ·降低爆震强度的办法 | 第26-27页 |
| ·现实当中汽油机爆震检测的常用手段 | 第27-32页 |
| ·燃烧噪声检测法 | 第27-28页 |
| ·气缸内压力检测法 | 第28-29页 |
| ·发动机机体震动检测法 | 第29-31页 |
| ·爆震的火花塞离子流检测法 | 第31-32页 |
| ·其他爆震检测方法 | 第32页 |
| ·关于爆震的闭环控制过程中涉及的信号处理理论 | 第32-35页 |
| ·短时傅立叶变换 | 第33-34页 |
| ·离散小波变换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汽油发动机火花塞离子流信号的测量 | 第35-45页 |
| ·发动机火花塞离子流的测量 | 第35页 |
| ·离子流的产生原理 | 第35页 |
| ·影响离子流的因素 | 第35页 |
| ·离子流的检测原理与实验台架 | 第35-38页 |
| ·离子流信号测试的基本原理 | 第35-36页 |
| ·测量电路 | 第36-37页 |
| ·实验台架及离子流信号检测仪器 | 第37-38页 |
| ·离子流的波形 | 第38-43页 |
| ·发动机高压点火系统次级线圈点火波形 | 第38-39页 |
| ·R 上采集到的次级线圈点火波形以及离子流信号波形 | 第39-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外界因素对离子流信号的影响规律 | 第45-69页 |
| ·火花塞参数对离子流的影响规律 | 第45-53页 |
| ·实验的指导思想 | 第45-46页 |
| ·实际测得采用不同火花塞时气缸内压力随负荷和转速的变化关系 | 第46-47页 |
| ·各火花塞离子流的实验结果 | 第47-52页 |
| ·三种火花塞离子流测试结果的分析 | 第52-53页 |
| ·火花塞参数对离子流信号影响规律小结 | 第53页 |
| ·采用低辛烷值燃油导致发动机爆震情况下离子流信号的特征 | 第53-61页 |
| ·实验的指导思想及内容 | 第54-56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 ·不同爆震强度时离子流波形时域积分值 | 第59-61页 |
| ·采用低辛烷值燃油导致发动机爆震情况下离子流信号特征小结 | 第61页 |
| ·检测电路的偏置电压对离子流幅度的影响规律 | 第61-69页 |
| ·实验的有关情况 | 第61-63页 |
| ·实验测得的波形及数据 | 第63-67页 |
| ·关于实验数据的分析 | 第67-68页 |
| ·离子流检测电路不同偏置电压情况下离子流信号变化规律小结 | 第68-69页 |
| 第五章 关于发动机不同爆震强度下离子流信号变化规律的研究 | 第69-105页 |
| ·实验内容和实验的指导思想 | 第69-71页 |
| ·实验的指导思想 | 第69-70页 |
| ·实验条件 | 第70页 |
| ·实验方法 | 第70-71页 |
| ·实验所测得数据的分析过程 | 第71-99页 |
| ·工况点一:油门开度21%(扭矩大约70Nm) | 第71-83页 |
| ·况点二:油门开度20%(扭矩大约60Nm) | 第83-90页 |
| ·况点三:油门开度19%(扭矩大约50Nm) | 第90-94页 |
| ·工况点四:油门开度18%(扭矩大约40Nm) | 第94-99页 |
| ·相同转速不同负荷工况点之间相同缸压区段的离子流分析比较 | 第99-102页 |
| ·转速不变不同负荷之间缸压大于4MPa情况下离子流幅度比较 | 第99页 |
| ·转速不变不同负荷之间缸压介于3.5~4MPa情况下离子流幅度比较 | 第99-100页 |
| ·转速不变不同负荷之间缸压介于3~3.5MPa情况下离子流幅度比较 | 第100-101页 |
| ·转速不变不同负荷之间缸压介于2.5~3MPa情况下离子流幅度比较 | 第101-102页 |
| ·缸压区段相同则离子流幅值的分布范围也基本相同 | 第102页 |
| ·实验结果在电控系统中的运用方法展望 | 第102-104页 |
| ·本章结论 | 第104-105页 |
| 第六章 小波的分析方法在离子流信号分析中的运用 | 第105-119页 |
| ·哈尔小波的信号分析方法 | 第105-110页 |
| ·傅立叶信号分析方法存在的不足 | 第105页 |
| ·哈尔小波 | 第105-109页 |
| ·采用哈尔小波分析离子流信号的目的 | 第109-110页 |
| ·DDP3数据后处理软件小波分解的特点 | 第110页 |
| ·不同工况下的离子流信号哈尔小波变换情况 | 第110-118页 |
| ·各个不同工况点的小波变换情况 | 第110-114页 |
| ·相同转速不同负荷工况点之间相同缸压区段离子流信号主燃烧期哈尔小波变换后高频成分幅度的分析比较 | 第114-117页 |
| ·所得数据的分析 | 第117-1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今后工作展望 | 第119-123页 |
| ·全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119-121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9-120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20-121页 |
| ·今后的努力方向 | 第121-1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3-131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1-132页 |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