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

长春近代城市建筑文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绪论第15-25页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第15-17页
 二、研究现状第17-18页
 三、论文的创新第18-20页
 四、资料来源及第20-21页
 五、研究综述及框架结构第21-25页
第一章 长春早期的城区与建筑第25-57页
 第一节 中东铁路修建之前的长春第26-29页
  一、长春建筑历史沿革第26-27页
  二、移民推动长春城市的出现第27-28页
  三、中东铁路修建之前的长春传统建筑文化第28-29页
 第二节 中东铁路附属地时期第29-39页
  一、长春中东铁路附属地的修建第29-32页
  二、中东铁路附属地的主要城市建筑第32-38页
  三、长春中东铁路附属地的俄式建筑文化第38-39页
 第三节 南满铁路附属地时期第39-48页
  一、长春铁路附属地的建设第39-43页
  二、长春南满铁路附属地的主要建筑第43-46页
  三、南满铁路附属地建筑文化第46-48页
 第四节 商埠地时期第48-57页
  一、商埠地的出现第48-51页
  二、商埠地的建筑第51-54页
  三、商埠地的建筑文化第54-57页
第二章 长春近代城市建筑规划第57-89页
 第一节 伪满洲国国都建设计划的出现和执行第57-71页
  一、伪满洲国定都新京第57-58页
  二、伪满洲国国都建设计划的筹备和财政来源第58-63页
  三、伪满洲国大新京都市计划及建设准备第63-64页
  四、伪满洲国新京的城市规划第64-71页
 第二节 伪满洲国新京建筑的近代化革新第71-83页
  一、建筑统制第72-77页
  二、完善建设机构第77-78页
  三、建筑的分类规则第78-83页
 第三节 长春城市规划及建筑文化的形成第83-89页
  一、伪满洲国国都建设的考量第83-85页
  二、确立长春在东北的中心地位的考量第85-87页
  三、使长春城市经久耐用的考量第87-89页
第三章 伪满时期长春城市主要建筑及建筑文化第89-113页
 第一节 军警类建筑及建筑文化第89-93页
  一、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建筑第90-92页
  二、首都警察署建筑第92页
  三、暴力维护统治的建筑文化第92-93页
 第二节 傀儡统治机构建筑及建筑文化第93-98页
  一、伪满洲国国务院建筑第94-96页
  二、伪满洲国综合法衙建筑第96-97页
  三、亲日性的傀儡建筑文化第97-98页
 第三节 金融和通信类建筑及建筑文化第98-103页
  一、伪满中央银行建筑第98-101页
  二、伪满洲国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建筑第101-102页
  三、与近代相接轨的建筑文化第102-103页
 第四节 日本宗教建筑及建筑文化第103-106页
  一、日本神武殿建筑第103-104页
  二、建国忠灵庙建筑第104-106页
  三、推行宗教统治和君权、神权的建筑文化第106页
 第五节 伪满洲国统治中心建筑及建筑文化第106-113页
  一、伪满皇宫建筑第107页
  二、伪满帝宫建筑第107-108页
  三、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建筑文化第108-113页
第四章 长春与东北主要城市的建筑文化比较第113-137页
 第一节 伪满洲国主要城市的建筑文化第113-123页
  一、近代沈阳的城市建筑文化第113-117页
  二、近代哈尔滨的城市建筑文化第117-120页
  三、近代的大连城市建筑文化第120-123页
 第二节 长春同沈阳、哈尔滨、大连的建筑文化对比第123-126页
 第三节 长春及伪满洲国的建筑文化变迁第126-137页
  一、建筑样式的变化第126-128页
  二、建筑工艺的成熟第128-130页
  三、建筑结构和功能的革新第130-132页
  四、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第132-137页
结语第137-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55页
附录第155-193页
 附录 1:长春城市规划和建设相关法律条文第155-175页
 附录 2:近代长春主要建筑图片第175-193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成果第193-194页
后记第194页

论文共1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方法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火花塞离子流信号的测试分析方法及与爆震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