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9页 |
·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 | 第9-10页 |
·学生发展的需要 | 第10页 |
·中职物理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 第10-14页 |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 | 第10-11页 |
·中职学生的特点 | 第11-13页 |
·中职物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 第13-14页 |
·中职物理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 | 第14-16页 |
2 研究的理论背景 | 第16-26页 |
·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9页 |
·合作学习 | 第16-17页 |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 第17-19页 |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社会交往理论 | 第19-20页 |
·社会接触理论 | 第20页 |
·需要理论 | 第20-21页 |
·认知发展理论 | 第21页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1-22页 |
·中职物理学科的特点 | 第22-24页 |
·中职物理课堂实施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 第24-26页 |
3 中职物理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6-40页 |
·针对教师的现状调查 | 第26-31页 |
·调查的目标 | 第26页 |
·调查的方法 | 第26页 |
·调查的对象 | 第26页 |
·研究的工具 | 第26-27页 |
·调查的过程 | 第27页 |
·数据分析 | 第27-31页 |
·调查结论 | 第31页 |
·针对学生的现状调查 | 第31-37页 |
·调查的目标 | 第32页 |
·调查的方法 | 第32页 |
·调查的对象 | 第32页 |
·研究的工具 | 第32页 |
·调查的过程 | 第32-33页 |
·数据分析 | 第33-37页 |
·调查结论 | 第37页 |
·调查小结 | 第37-40页 |
·学校的管理 | 第37-38页 |
·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组织 | 第38页 |
·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 第38页 |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 第38-40页 |
4 中职物理课堂有效合作学习策略探讨 | 第40-55页 |
·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提高合作学习实效 | 第40-42页 |
·有效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 第42-46页 |
·正确认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 第43页 |
·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 | 第43-45页 |
·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 第45-46页 |
·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合作技能 | 第46-50页 |
·创设合作氛围、培养合作意识 | 第46-48页 |
·抓住时机、提高合作技能 | 第48-50页 |
·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 | 第50-55页 |
·教师是合作学习的设计者 | 第50-51页 |
·教师是合作情境的创设者 | 第51-52页 |
·教师是合作过程的调控者 | 第52页 |
·教师是合作评价的组织者 | 第52-55页 |
5 中职物理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与成效 | 第55-73页 |
·中职物理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 | 第55页 |
·中职物理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 | 第55-67页 |
·实验的思路 | 第55-56页 |
·合作学习实验的组织模式 | 第56-57页 |
·合作学习实验的实施模式 | 第57-58页 |
·合作学习教学设计案例 | 第58-67页 |
·物理合作学习的效果 | 第67-73页 |
·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 第67-68页 |
·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 第68-70页 |
·学生访谈 | 第70-72页 |
·物理合作学习实验研究的不足与建议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79页 |
附录一 | 第73-75页 |
附录二 | 第75-76页 |
附录三 | 第76-78页 |
附录四 | 第78-79页 |
注释与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结语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