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7-13页 |
·音义象似性研究概述 | 第7-10页 |
·象似性的内涵 | 第7页 |
·象似性与任意性的关系 | 第7-9页 |
·音义象似性表现 | 第9-10页 |
·音义象似性研究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 | 第10-12页 |
·研究范围 | 第10-11页 |
·为什么选取意义对比明显的单音节词进行研究? | 第11页 |
·单音节语言符号有无象似性? | 第11页 |
·最初的语言符号有无象似性?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 | 第12-13页 |
第2章 指示代词音义象似性的跨语言考察 | 第13-25页 |
·语音音响度等级与指示代词读音 | 第13-15页 |
·远指元音音响度常高于近指的 | 第13-14页 |
·近指辅音的音响度常低于远指辅音的 | 第14-15页 |
·高调表示远,低调表示近 | 第15页 |
·复杂性象似动因与指示代词读音 | 第15-18页 |
·拉长声音或重音表示更远指或更近指 | 第16页 |
·音节结构更复杂的表更远指 | 第16-17页 |
·关键音素重叠表示更远指 | 第17-18页 |
·指示代词音义象似程度的统计分析 | 第18-22页 |
·有关统计的说明 | 第18-19页 |
·指示代词音义象似程度的统计结果 | 第19-22页 |
·余论 | 第22-25页 |
·指示代词语音象似动因竞争及象似性的减损 | 第22-23页 |
·指示代词的语音象似不限于地理上的距离远近 | 第23-24页 |
·声音的延长与远指有天然的联系 | 第24-25页 |
第3章 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性考察 | 第25-40页 |
·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表现 | 第25-29页 |
·元音象似 | 第25-27页 |
·辅音象似 | 第27页 |
·声调象似 | 第27-29页 |
·《反义词词典》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程度的统计分析 | 第29-35页 |
·有关统计的说明 | 第29-30页 |
·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程度的统计结果 | 第30-33页 |
·小结 | 第33-35页 |
·上述结论的认知解释 | 第35-37页 |
·余论 | 第37-40页 |
·反例解释 | 第37页 |
·标记理论对反面词倾向于用仄声的又一解释 | 第37-39页 |
·判断反义词中正面词和反面词的其他方法 | 第39-40页 |
第4章 结语 | 第40-47页 |
·单音节词音义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任意的 | 第40-41页 |
·拟声词的音节结构排列符合语音的音响度等级 | 第41-42页 |
·原始的语言符号具有象似性 | 第42-43页 |
·语言符号形式和意义的关系是辩证的 | 第43-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