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口语交际中异议表达的语用学研究
第一章 引言 | 第1-14页 |
·异议、异议表达的定义及本文研究的范围 | 第8-10页 |
·异议与相近言语行为的区分 | 第10-12页 |
·本研究的主要任务和意义 | 第12-13页 |
·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言语行为理论 | 第14页 |
·西方与中国礼貌理论研究 | 第14-17页 |
·会话分析及其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异议表达研究 | 第18-20页 |
·异议表达研究的主要成就与问题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汉语异议表达的会话结构 | 第22-38页 |
·话语结构 | 第22-26页 |
·称呼语 | 第23页 |
·核心行为语 | 第23-25页 |
·异议的理由说明 | 第25-26页 |
·会话进程 | 第26-34页 |
·异议话轮数:单一话轮与多个话轮 | 第27-30页 |
·磋商过程:拉锯式与推进式 | 第30-34页 |
·异议结果 | 第34-36页 |
·初始方胜,其观点、态度得以坚持 | 第34页 |
·初始方放弃初始观点,异议方胜 | 第34-35页 |
·互相妥协 | 第35页 |
·双方(各方)各抒己见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异议表达的话语策略 | 第38-49页 |
·异议表达的宏观策略:直接表达策略和间接表达策略 | 第38-42页 |
·直接表达策略 | 第39-40页 |
·间接表达策略 | 第40-42页 |
·异议表达的微观策略:话语之力的几种减缓策略 | 第42-47页 |
·模糊限制策略 | 第42-43页 |
·部分肯定策略 | 第43-44页 |
·征询策略 | 第44页 |
·语用移情策略 | 第44-46页 |
·因势利导策略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影响异议表达话语策略的因素探讨 | 第49-56页 |
·相对权势对异议表达话语策略的影响 | 第49-52页 |
·相对权势影响下异议表达话轮数的分布 | 第50-51页 |
·相关解释 | 第51-52页 |
·社会距离对异议表达话语策略的影响 | 第52-55页 |
·社会距离影响下异议表达话轮数的分布 | 第52-53页 |
·相关解释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6-58页 |
·全文主要内容及观点总结 | 第56-57页 |
·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第57-58页 |
注释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清单 | 第62-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