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辽宁省就业现状 | 第1-12页 |
一、城镇登记失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 第8-10页 |
二、下岗职工人数迅速增加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辽宁省就业现状成因分析 | 第12-26页 |
一、产业结构调整因素 | 第12-15页 |
二、国有经济单位的从业人员变化因素 | 第15-17页 |
1.横向比较 | 第15-17页 |
2.纵向比较 | 第17页 |
三、制造业、原材料工业从业人员变化的因素 | 第17-20页 |
四、市场劳动力供求因素 | 第20-23页 |
1.城镇劳动力的供求形式 | 第22页 |
2.农村劳动力的供求形式 | 第22-23页 |
五、隐蔽性失业公开化的因素 | 第23-26页 |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隐蔽性失业公开化 | 第23-24页 |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城市隐蔽性失业公开化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有关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 第26-41页 |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 第26-28页 |
1.产业结构调整要与就业结构相结合 | 第28页 |
2.努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范围 | 第28页 |
二、有关缓解行业及各经济类型下岗人员就业压力的建议 | 第28-33页 |
1.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第29页 |
2.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增进就业 | 第29-30页 |
3.政府宏观调控的价值取向应倾向于就业 | 第30-32页 |
4.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建设步伐,增强就业信息的时效性 | 第32-33页 |
三、有关刺激劳动力需求的建议 | 第33-38页 |
(一) 缓解城镇劳动力供求压力的建议 | 第33-35页 |
1.缩小城镇间经济发展差距 | 第34页 |
2.扩大城镇经济内部需求 | 第34-35页 |
3.培育城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 第35页 |
(二) 缓解农村劳动力供求压力的建议 | 第35-38页 |
1.积极发展农村经济 | 第35-36页 |
2.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 第36-37页 |
3.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 第37-38页 |
四、注意目前出现的新问题 | 第38-41页 |
1.摩擦性失业的特例 | 第38-39页 |
2.结构性失业的特例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