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均衡视域下异质化教学建构
论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绪论 | 第13-29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13-16页 |
二、视域定位 | 第16-2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20-2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26-27页 |
六、研究意义 | 第27-29页 |
第一章 异质化教学缘由 | 第29-54页 |
第一节 同质化教学释义 | 第29-36页 |
一、同质化教学内涵 | 第29-30页 |
二、同质化教学特征 | 第30-36页 |
三、同质化教学造成的失衡 | 第36页 |
第二节 同质化教学思想根源 | 第36-46页 |
一、本质主义的同一性追求 | 第37-39页 |
二、本质主义的基本教育议题 | 第39-46页 |
第三节 异质化教学的文化背景 | 第46-54页 |
一、反本质主义的基本诉求 | 第46-49页 |
二、反本质主义的基本教育议题 | 第49-54页 |
第二章 异质化教学本体追求 | 第54-81页 |
第一节 解读“异质” | 第54-59页 |
一、异质即存在 | 第54-56页 |
二、异质即发展 | 第56-58页 |
三、异质即创造 | 第58-59页 |
第二节 异质化教学内涵与特征 | 第59-66页 |
一、异质化教学内涵 | 第59-64页 |
二、异质化教学特征 | 第64-66页 |
第三节 异质化教学谱系 | 第66-71页 |
一、“谱系”释义 | 第66-67页 |
二、几种教学理论的相似性 | 第67-69页 |
三、异质化教学的独特性 | 第69-70页 |
四、“家族”的异质性 | 第70-71页 |
第四节 异质化教学的合理性论证 | 第71-81页 |
一、异质化教学的合理性释义 | 第71-73页 |
二、价值合理性——实现教育过程公平 | 第73-76页 |
三、工具合理性——异质化教学的有效性前提 | 第76-81页 |
第三章 异质化教学建构 | 第81-114页 |
第一节 异质化教学建构基础 | 第81-87页 |
一、复杂性思维 | 第81-84页 |
二、社会技术系统理论 | 第84-87页 |
第二节 教学主体异质性考察 | 第87-100页 |
一、学生异质性考察 | 第87-95页 |
二、教师异质性考察 | 第95-100页 |
第三节 异质化教学模型建构 | 第100-114页 |
一、元素整合 | 第100-103页 |
二、任务设计 | 第103-106页 |
三、教学实施 | 第106-109页 |
四、多元评价 | 第109-111页 |
五、实践模型 | 第111-114页 |
第四章 异质化教学均衡策略 | 第114-133页 |
第一节 学生个人教学叙事 | 第114-118页 |
一、学生个人教学叙事概述 | 第114-115页 |
二、学生个人教学叙事意义 | 第115-117页 |
三、学生个人教学叙事方法 | 第117-118页 |
第二节 建立理解型师生关系 | 第118-124页 |
一、同质化课堂师生关系困局 | 第118-120页 |
二、构建理解型师生关系 | 第120-124页 |
第三节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 第124-129页 |
一、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关系 | 第124-126页 |
二、学习共同体的意义 | 第126-127页 |
三、以游戏构建学习共同体 | 第127-129页 |
第四节 课堂教学资源生成 | 第129-133页 |
一、位置资源的生成 | 第130-131页 |
二、教师资源的生成 | 第131-132页 |
三、信息资源的生成 | 第132-133页 |
结束语:走向新的开放课堂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2页 |
后记 | 第142-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