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司马迁在中国儒学思想史上的地位
引言 | 第1页 |
一. 司马迁弘扬儒学的功绩 | 第11-21页 |
(一) 司马迁笔下的儒学史 | 第11-17页 |
1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 | 第11-14页 |
2 秦汉之际的儒学 | 第14-15页 |
3 西汉前期的儒学 | 第15-17页 |
(二) 司马迁笔下的孔子 | 第17-21页 |
二. 司马迁对先秦、秦汉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全面创新 | 第21-61页 |
(一) 历史观 | 第21-36页 |
1 究天人之际 | 第21-25页 |
2 通古今之变 | 第25-30页 |
3 成一家之言 | 第30-36页 |
(二) 政治观 | 第36-40页 |
1 大一统观念 | 第36-38页 |
2 德政民本思想 | 第38-40页 |
(三) 经济观 | 第40-45页 |
1 传统儒家的经济观 | 第40-42页 |
2 司马迁的经济观 | 第42-45页 |
(四) 民族观 | 第45-49页 |
1 传统儒家的民族观 | 第45-46页 |
2 司马迁的民族观 | 第46-49页 |
(五) 文学观 | 第49-54页 |
1 先秦儒家“中和”美的文学观 | 第49页 |
2 司马迁“发愤著书”的文学观 | 第49-54页 |
(六) 人生观 | 第54-61页 |
1 立功 | 第54-55页 |
2 立言 | 第55-57页 |
3 立德 | 第57-61页 |
结束语 | 第61-62页 |
注释 | 第62-6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