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交往问题的重要性 | 第8-15页 |
(一)教育形势的必然趋势 | 第8-9页 |
1、国际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8-9页 |
2、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 | 第9页 |
(二)相关学科的理论依据 | 第9-12页 |
1、教育学的有关理论 | 第9-11页 |
2、其它学科有关理论 | 第11-12页 |
(三)传统课堂师生交往的状况 | 第12-15页 |
1、交往形式单向化 | 第12-13页 |
2、交往主体不平等 | 第13-14页 |
3、交往目的片面化 | 第14-15页 |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交往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 第15-23页 |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交往的内涵 | 第15-16页 |
1、交往与和谐交往 | 第15页 |
2、语文课堂教学与师生和谐交往的关系 | 第15-16页 |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交往的表现形式 | 第16-23页 |
1、民主平等的交往 | 第17-19页 |
2、坦诚信任的交往 | 第19-21页 |
3、尊重理解的交往 | 第21-23页 |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交往的策略 | 第23-38页 |
(一)转变教育观念 明确师生定位 | 第23-26页 |
1、淡化教师的中心地位 | 第23-24页 |
2、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24-26页 |
(二)改善教学环境 创建和谐交往 | 第26-28页 |
1、改善教学软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 第26-27页 |
2、加强教学硬环境——寻求合理的教学空间形态 | 第27-28页 |
(三)讲究交往技巧 促进有效沟通 | 第28-35页 |
1、运用体态语言促进有效沟通 | 第28-30页 |
2、采用接纳语言融洽师生关系 | 第30-32页 |
3、讲究艺术技巧进行表扬批评 | 第32-35页 |
(四)制定评价机制 形成有效保障 | 第35-38页 |
1、强调评价功能的激励性,增强学生在交往中的自信心 | 第36页 |
2、鼓励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促进师生交往目的的多样化 | 第36-37页 |
3、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升学生在交往中的主体性 | 第37-38页 |
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交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38-41页 |
(一)课堂师生交往双方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平等和不平等 | 第38页 |
(二)提倡师生和谐交往并非否定教师权威 | 第38-39页 |
(三)教师尊重理解学生应把握适宜的尺度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