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写作、修辞论文

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40页
 第一节 选题缘由第16-19页
  一、宏观研究方面的思考第16页
  二、微观研究方面的思考第16-18页
  三、应用研究方面的思考第18-19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9-32页
  一、寒暄的定义和范围第20-23页
  二、寒暄的功能和性质第23-25页
  三、寒暄的历时研究第25-27页
  四、寒暄的策略原则第27-29页
  五、寒暄的应用研究第29-32页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工作第32-40页
  一、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第32-33页
  二、本文的基本理论界定第33-39页
  三、语料说明第39-40页
第二章 呼告式寒暄第40-80页
 第一节 导言第40-41页
 第二节 呼告式寒暄的基本类型第41-59页
  一、称谓称呼第41-56页
  二、呼唤呼喊第56-57页
  三、面称代词第57-59页
 第三节 呼告式寒暄的使用形式及制约条件第59-73页
  一、使用形式第59-62页
  二、制约条件第62-73页
 第四节 呼告式寒暄的功能第73-78页
  一、表达敬意第76页
  二、引起注意第76-77页
  三、介绍引荐第77页
  四、其他功能第77-78页
 第五节 小结第78-80页
第三章 疑问式寒暄第80-118页
 第一节 导言第80-81页
 第二节 疑问式寒暄的基本类型第81-90页
  一、是非问寒暄第81-85页
  二、特指问寒暄第85-88页
  三、选择问寒暄第88-90页
 第三节 疑问式寒暄问答句的信息结构第90-100页
  一、信息·焦点·功能关系第90-92页
  二、疑问式寒暄的信息结构第92-100页
 第四节 疑问式寒暄的功能特征及使用条件第100-115页
  一、疑问式寒暄的功能特征第100-104页
  二、疑问式寒暄的使用条件第104-115页
 第五节 小结第115-118页
第四章 感叹式寒暄第118-150页
 第一节 导言第118-120页
  一、前人对感叹句的研究成果第118-119页
  二、前人对感叹式寒暄的研究第119-120页
  三、本章的研究内容第120页
 第二节 感叹式寒暄的基本类型第120-126页
  一、情感指向对方的感叹寒暄第122-123页
  二、情感指向自我的感叹寒暄第123-124页
  三、情感指向他者的感叹寒暄第124-126页
 第三节 感叹式寒暄的语义内涵第126-136页
  一、感叹式寒暄语义内涵概观第126-128页
  二、感叹式寒暄语义内涵例举第128-134页
  三、感叹式寒暄语义内涵比较第134-135页
  四、感叹式寒暄的特殊作用第135-136页
 第四节 感叹式寒暄的策略与原则第136-148页
  一、感叹式寒暄的十大策略第137-148页
  二、感叹式寒暄的交际原则第148页
 第五节 小结第148-150页
第五章 陈述式寒暄第150-186页
 第一节 导言第150-151页
 第二节 陈述式寒暄的基本类型第151-163页
  一、介绍告知类第152-155页
  二、评价表态类第155-158页
  三、告别感谢类第158-163页
 第三节 陈述式寒暄的组形模式第163-174页
  一、话轮功能表现第164-171页
  二、话轮衔接模式第171-174页
 第四节 陈述式寒暄的使用原则第174-183页
  一、应答句研究概述第174-175页
  二、陈述式寒暄作为应答句的使用原则第175-183页
 第五节 小结第183-186页
第六章 结语第186-192页
 一、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86-187页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87-192页
参考文献第192-202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第202-203页
附录第203-208页
后记第208-209页

论文共2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蛋白转导结核DNA疫苗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