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文艺美学论文

艺术“裂变”时代的美学--从艺术转型角度来阐释本雅明的艺术理论与文化美学思想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导言:本雅明——一个发现了艺术的“裂变”时代的另类天才第9-17页
 一、本雅明生平与著述简论第10-12页
 二、本雅明研究现状综述第12-14页
 三、本文的研究视角、写作主旨与创新突破之处第14-17页
第一章 灵韵氛围与古典和谐第17-48页
 第一节 本雅明的“灵韵”艺术与宗教礼仪第17-26页
  一、灵韵与灵感:神灵凭附说第18-20页
  二、膜拜功能:灵韵艺术对巫术礼仪的寄生性第20-22页
  三、模仿与逼真再现:灵韵艺术的“此地此刻性”第22-24页
  四、灵韵与古典艺术的和谐与秩序第24-26页
 第二节 “灵韵”与传统艺术的诗意氛围第26-36页
  一、前工业时代的文化传统与灵韵艺术第26-28页
  二、灵韵艺术的接受方式:个体式的审美静观第28-32页
  三、灵韵艺术的崇拜价值与真确性第32-33页
  四、灵韵与中国古典诗学中的“气韵”、“神韵”的参照第33-36页
 第三节 “灵韵”与传统艺术的神圣性第36-48页
  一、和谐之美:灵韵艺术的的诗意境界第36-38页
  二、灵韵的神圣性与天才创造说第38-39页
  三、灵韵的“距离感”:远离大众接受的贵族品质第39-41页
  四、灵韵诗意的传达:借助上帝的纯粹语言第41-48页
第二章 震惊体验与艺术“裂变”第48-123页
 第一节 “灵韵”艺术的凋零:反和谐声音的出现第48-62页
  一、对西方古典美学规范的质疑:求新变革与两次古今之争第49-52页
  二、德国的哀悼剧:衰亡时代的“寓言”第52-55页
  三、寓言的片断性:对古典美学和谐整一性的反叛第55-59页
  四、灵韵艺术的衰落:经验的贫乏与故事的消逝第59-62页
 第二节 碎片化:和谐整一原则破裂的标志第62-78页
  一、反完美原则:巴罗克悲剧的寓言形式与世俗化第62-65页
  二、“裂变”的痕迹:反“灵韵”的现代艺术的诞生第65-68页
  三、反完美的意向组合:“废墟”、“荒原”与“城堡”第68-71页
  四、布莱希特的“史诗剧”:反卢卡奇的总体性第71-78页
 第三节 走向费解、制造震惊的现代艺术第78-97页
  一、形式变革与现代艺术的祛魅第79-84页
  二、游荡者的孤独与忧郁:波德莱尔反审美的诗第84-88页
  三、“异化”现实中的荒诞意象:卡夫卡笔下“扭曲的原型”第88-92页
  四、反“共鸣”与“陌生化”: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第92-97页
 第四节 现代艺术的“破坏”性格与革命潜能第97-123页
  一、无节制的反叛与否定:超现实主义与达达主义第98-103页
  二、展示现代人的孤独心理:爱·伦坡小说里的震惊体验第103-108页
  三、“波希米亚人”的隐喻形象与寓言式的文学批评第108-112页
  四、非同一性的批判立场:本雅明、阿多诺对现代艺术的看法比较第112-123页
第三章 复制技术与大众文化第123-190页
 第一节 技术技巧与艺术生产力理论第123-137页
  一、艺术、技术与艺术生产的概念第124-127页
  二、技术理论与艺术生产力第127-130页
  三、艺术技巧、文学质量此及政治倾向性第130-134页
  四、对本雅明技术理论的一些思考第134-137页
 第二节 复制技术与大众接受的可能性第137-158页
  一、大众时代的到来与大众理论第137-141页
  二、复制艺术的展示价值与接受的群体性第141-145页
  三、复制艺术的“去神秘化”与奇迹:告别原作的中心霸权第145-148页
  四、本雅明的电影理论:复制艺术带来的“震惊”第148-152页
  五、本雅明的平民立场与大众接受理论第152-155页
  六、电影的革命功能:艺术与大众的关系第155-158页
 第三节 复制时代的艺术与大众文化的语境第158-171页
  一、后审美艺术与电影的超现实主义特征第159-161页
  二、本雅明对技术复制的反思性批判第161-164页
  三、复制与本雅明的大众文化理论的历史语境第164-167页
  四、本雅明、阿多诺对大众文化的论争、分歧与启示第167-171页
 第四节 本雅明大众文化理论在当代的反响与回声第171-190页
  一、复制技术与当代语境中的大众传媒与文艺大众化第172-176页
  二、复制艺术与大众参与的主动性第176-179页
  三、本雅明的文化美学理论在当代中国学界的反响和启示第179-190页
第四章 诗学政治与救赎美学第190-213页
 第一节 本雅明的弥赛亚立场与神学美学第190-199页
  一、犹太民族的苦难与弥赛亚的救赎信仰第190-193页
  二、本雅明的诗学政治与神学色彩第193-196页
  三、内在批评、真理内容与救赎美学第196-199页
 第二节 本雅明的诗学政治与文化批判立场第199-213页
  一、把写作当成一种弥赛亚式的救赎和美学诉求第199-204页
  二、本雅明的弥赛亚立场与批判精神第204-207页
  三、对本雅明救赎美学思想的不同解读和当代影响第207-213页
结语:本雅明的现代美学思想与文化理论的后现代预言与回声第213-21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18-226页
后记第226-227页

论文共2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明代四大小说在日本的传播研究
下一篇:美国研究型大学从事军事技术研究的历史考察(1945-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