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30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6页 |
·选题理论背景 | 第12-13页 |
·选题实践背景 | 第13-15页 |
·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开放式创新的研究综述与本研究视角的选择 | 第16-25页 |
·开放式创新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21页 |
·开放式创新的研究层次 | 第21-23页 |
·本研究的视角选择 | 第23-2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25-28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四节 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8-30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8-29页 |
·论文的不足 | 第29-30页 |
第二章 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综述 | 第30-53页 |
第一节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第30-33页 |
第二节 技术创新概念界定与分类 | 第33-38页 |
·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 | 第33-35页 |
·技术创新的分类 | 第35-38页 |
第三节 认知经济学视野下的技术创新研究 | 第38-53页 |
·认知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38-43页 |
·技术创新研究的认知经济学维度 | 第43-53页 |
第三章 知识、学习与开放式创新 | 第53-93页 |
第一节 知识的本质、特性与分类 | 第53-63页 |
·知识的本质 | 第53-55页 |
·知识的特性 | 第55-60页 |
·知识的分类 | 第60-63页 |
第二节 认知、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 | 第63-78页 |
·认知与学习 | 第63-66页 |
·个人学习 | 第66-70页 |
·组织学习 | 第70-78页 |
第三节 开放式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 第78-93页 |
·封闭式创新概念 | 第78-80页 |
·开放式创新内涵的界定 | 第80-85页 |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开放式创新特征 | 第85-93页 |
第四章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知识创造 | 第93-143页 |
第一节 知识创造模型简介 | 第93-105页 |
·组织知识创造的SECI模型 | 第93-96页 |
·SECI模型的扩展 | 第96-98页 |
·知识创造的核心能力模型 | 第98-101页 |
·包含“逆向”逻辑的完全知识创造过程模型 | 第101-104页 |
·结论 | 第104-105页 |
第二节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创造内涵 | 第105-130页 |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创造的内涵 | 第106-110页 |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探索与知识挖掘的平衡 | 第110-118页 |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知识转移与共享 | 第118-125页 |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创造的网络基础 | 第125-130页 |
第三节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组织内知识创造与组织间知识创造 | 第130-143页 |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组织内知识创造 | 第130-133页 |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组织间知识创造 | 第133-143页 |
第五章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知识治理 | 第143-173页 |
第一节 知识治理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 第143-149页 |
·知识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143-148页 |
·知识治理内涵 | 第148-149页 |
第二节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治理机制的设计 | 第149-165页 |
·知识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 | 第149-151页 |
·知识特性与知识治理机制设计 | 第151-155页 |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治理机制设计 | 第155-165页 |
第三节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治理的作用机制 | 第165-173页 |
·认知机制 | 第165-168页 |
·学习机制 | 第168-173页 |
第六章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创造的组织基础 | 第173-219页 |
第一节 知识与组织结构 | 第173-184页 |
·组织结构内涵 | 第173-174页 |
·知识特性对组织的影响 | 第174-177页 |
·组织结构特性与知识活动 | 第177-184页 |
第二节 开放式创新模式的组织基础构建 | 第184-202页 |
·开放式创新模式的组织结构及特点 | 第184-192页 |
·开放式创新模式的组织基础与环境条件 | 第192-198页 |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组织的边界 | 第198-202页 |
第三节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组织能力体系构建 | 第202-219页 |
·学习能力 | 第202-207页 |
·吸收能力 | 第207-213页 |
·知识整合能力 | 第213-219页 |
第七章 开放式创新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19-263页 |
第一节 开放式创新实践的案例研究 | 第219-232页 |
·3M:开放式创新的积极践行者 | 第219-225页 |
·IBM:由封闭式创新走向开放式创新 | 第225-229页 |
·P&G:由研发走向联发 | 第229-232页 |
第二节 开放式创新在我国的实践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232-250页 |
·开放式创新在中国的实践现状 | 第233-239页 |
·我国开放式创新实践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39-250页 |
第三节 加快我国开放式创新实践的对策研究 | 第250-263页 |
·加快我国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对策的微观分析 | 第250-256页 |
·加快我国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的宏观对策分析 | 第256-26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63-280页 |
一、中文参考文献 | 第263-266页 |
二、英文参考文献 | 第266-280页 |
致谢 | 第280-281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