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词类论文

“V起O来”格式的多角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一、 引言第9-12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9页
 (二) 研究现状第9-10页
 (三) 存在的问题第10-11页
 (四) 本文研究范围的界定第11页
 (五) 语料来源第11页
 (六) 研究方法第11-12页
二、“V 起O 来”格式的成分特征第12-22页
 (一) 变量“VO”的考察第12-17页
  1. “V”与“O”的语音特征第12-14页
  2. “VO”的语义特征第14-16页
  3. “VO”的结构特征第16-17页
 (二) 常量“起来”的考察第17-21页
  1. “起来”的词性第17-18页
  2. “起来”的意义第18-21页
 (三) “V 起O 来”格式的分类第21-22页
三、“V 起O 来”格式的语义分析第22-25页
 (一) “起来”的语义分析第22页
 (二) “V 起O 来”格式的语义分析第22-25页
  1. 表示动作起始意义的“V 起O 来”第22-23页
  2. 表示情态意义的“V 起O 来”第23页
  3. 表示动作行为结果义的“V 起O 来”第23页
  4. 表示时态意义的“V 起O 来”第23-25页
四、“V 起O 来”格式的句法分析第25-31页
 (一) “V 起O 来”格式的句法功能第25-28页
  1. 充当谓语第25-26页
  2. 充当状语第26-27页
  3. 在紧缩句中出现第27页
  4. 独立成句第27页
  5. 小结第27-28页
 (二) “V 起O 来”格式的句法特征第28-31页
  1. 只能接语气词“了”、“的”,不能接“着”、“过”第28-29页
  2. 句法的非自足性第29-31页
五、“V 起O 来”格式的语用分析第31-33页
 (一) 话题功能和衔接功能第31页
 (二) “V 起O 来”格式前后景配置第31-33页
  1、“V 起O 来”出现在前景中第32页
  2、“V 起O 来”出现在后景中第32-33页
六、“V 起O 来”与相关格式的比较第33-37页
 (一) 与“V 起来”格式的比较第33-35页
  1、“起来”的比较第33页
  2、词语的组合能力第33-34页
  3、语义差异第34-35页
  4、语用差异第35页
 (二) 与“V 着V 着”格式的比较第35-37页
  1、时间方面的差别第36页
  2、语义方面的微殊第36-37页
结语第37-38页
注释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附录第41-4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学中文化资本的传承研究--以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为例
下一篇:汉语“心”族词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