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各类审计论文

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研究--以普华对上海家化的审计为例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3 文献述评第15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创新和不足之处第16-17页
        1.4.1 创新之处第16页
        1.4.2 不足之处第16-17页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第17-23页
    2.1 关联方交易审计的概念界定第17-20页
        2.1.1 关联方关系的概念界定第17页
        2.1.2 关联方交易的概念界定第17-19页
        2.1.3 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审计风险第19-20页
    2.2 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的相关理论第20-23页
        2.2.1 舞弊三角理论第20-21页
        2.2.2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第21-22页
        2.2.3 风险管理理论第22-23页
第3章 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第23-29页
    3.1 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风险的识别第23-26页
        3.1.1 关联方关系的识别第23-24页
        3.1.2 关联方交易的识别第24-25页
        3.1.3 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的识别第25-26页
    3.2 风险评估程序和相关工作第26-29页
        3.2.1 了解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第26-27页
        3.2.2 了解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第27页
        3.2.3 评估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第27-29页
第4章 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风险的应对第29-36页
    4.1 总体应对措施第29-32页
        4.1.1 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谨慎性第29-30页
        4.1.2 合理委派专业人员第30页
        4.1.3 重视项目组讨论和利用专家工作第30页
        4.1.4 严格执行质量控制复核制度第30-31页
        4.1.5 完善关联方的审计程序并加强业务培训第31页
        4.1.6 加强关联方交易审计的质量控制第31-32页
    4.2 具体应对措施第32-36页
        4.2.1 将分析性程序贯穿整个审计工作第33-34页
        4.2.2 深入调查股权结构及重大客户和供应商第34页
        4.2.3 判断异常交易条款和金额的公允性第34-36页
第5章 案例分析—以普华对上海家化的审计为例第36-42页
    5.1 上海家化审计案例概况第36-37页
        5.1.1 上海家化背景介绍第36页
        5.1.2 上海家化关联方交易财务舞弊分析第36-37页
    5.2 对上海家化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的识别第37-39页
        5.2.1 对关联方关系的识别第37-38页
        5.2.2 对关联方交易舞弊风险的识别第38-39页
    5.3 评估关联方交易舞弊的审计风险第39页
    5.4 对上海家化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的应对第39-42页
        5.4.1 初期阶段严格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并制定审计计划第40页
        5.4.2 深入调查上海家化的异常关系及交易第40页
        5.4.3 审计报告阶段严格执行三级复核第40-41页
        5.4.4 注册会计师持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第41-42页
第6章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后记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PO审计风险识别及其应对研究--以利安达对天丰节能IPO审计为例
下一篇: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失败的治理研究--以鹏城事务所对北生药业审计失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