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 第12-18页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8-19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8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 第19-2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2.1.1 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界定 | 第19页 |
2.1.2 关联方交易舞弊 | 第19-20页 |
2.1.3 审计失败 | 第20页 |
2.1.4 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失败 | 第20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2.2.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失败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3-31页 |
3.1 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失败现状 | 第23-24页 |
3.2 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失败原因-审计业务层面 | 第24-28页 |
3.2.1 识别和评估关联方重大错报风险存在偏差 | 第24-26页 |
3.2.2 未严格执行控制测试程序 | 第26-27页 |
3.2.3 未充分实施实质性程序 | 第27-28页 |
3.3 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失败原因-职业道德层面 | 第28-29页 |
3.4 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失败原因-质量控制层面 | 第29-31页 |
3.4.1 业务承接质量控制不到位 | 第29-30页 |
3.4.2 审计项目组委派制度不完善 | 第30页 |
3.4.3 业务复核质量控制不到位 | 第30-31页 |
第4章 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失败的治理措施 | 第31-38页 |
4.1 审计业务层面 | 第31-35页 |
4.1.1 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关联方审计质量和效率 | 第31-32页 |
4.1.2 严格执行的风险评估程序 | 第32-33页 |
4.1.3 严格执行控制测试程序 | 第33-34页 |
4.1.4 严格执行实质性程序 | 第34-35页 |
4.2 职业道德层面 | 第35-36页 |
4.2.1 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 | 第35页 |
4.2.2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 第35-36页 |
4.3 质量控制层面 | 第36-38页 |
4.3.1 完善业务承接质量控制制度 | 第36页 |
4.3.2 完善审计项目组委派制度 | 第36-37页 |
4.3.3 完善业务复核质量控制制度 | 第37页 |
4.3.4 建立审计失败责任追究制度 | 第37-38页 |
第5章 鹏城事务所对北生药业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 第38-48页 |
5.1 案例情况简介 | 第38-39页 |
5.1.1 公司简介 | 第38-39页 |
5.1.2 深圳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简介 | 第39页 |
5.2 北生药业进行关联方舞弊的事实 | 第39-41页 |
5.2.1 未披露大股东抽逃配股出资并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事项 | 第39-40页 |
5.2.2 未披露关联方关系 | 第40页 |
5.2.3 未披露对关联方的担保事项 | 第40-41页 |
5.2.4 通过关联方交易虚增主营业务收入和虚增在建工程 | 第41页 |
5.3 深圳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关联方舞弊审计失败原因 | 第41-44页 |
5.3.1 审计业务层面 | 第41-44页 |
5.3.2 质量控制层面 | 第44页 |
5.4 对北生药业审计失败给予鹏城事务所的启示 | 第44-48页 |
5.4.1 审计业务层面 | 第44-46页 |
5.4.2 质量控制层面 | 第46-4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