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十里铺》微观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演唱风格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页 |
| 绪论 | 第9-10页 |
| 第一章 陕北信天游的相关背景 | 第10-12页 |
| 一、陕北信天游的人文背景 | 第10页 |
| (一)历史文化背景 | 第10页 |
| (二)民俗文化背景 | 第10页 |
| 二、陕北信天游的地理背景 | 第10-12页 |
| (一)地貌特征 | 第10页 |
| (二)生产和生活方式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从《三十里铺》看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特色 | 第12-14页 |
| 一、语言特色 | 第12页 |
| (一)歌词特点 | 第12页 |
| (二)方言的运用 | 第12页 |
| 二、用声技巧 | 第12-13页 |
| (一)真假声的运用 | 第12-13页 |
| (二)音色的运用 | 第13页 |
| 三、润腔技巧 | 第13页 |
| (一)装饰音的运用 | 第13页 |
| (二)行腔的特点 | 第13页 |
| 注释 | 第13-14页 |
| 第三章《三十里铺》的作品分析 | 第14-16页 |
| 一、故事及人物分析 | 第14页 |
| 二、音乐分析 | 第14-16页 |
| (一)曲式结构 | 第14-15页 |
| (二)调式调性 | 第15页 |
| (三)节奏节拍 | 第15-16页 |
| 第四章 不同版本演唱形式对《三十里铺》的诠释 | 第16-18页 |
| 一、原生态版本 | 第16页 |
| 二、民族唱法版本 | 第16-17页 |
| 三、对唱版本 | 第17页 |
| 四、自我演唱的感受 | 第17-18页 |
| 结语 | 第18-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9-2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1-22页 |
| 致谢 | 第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