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音论文

《古文声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緒論第12-22页
    第一節 孫海波生平及主要著作第12-16页
        一 孫海波生平第12-13页
        二 孫海波的學術研究及其主要著作第13-16页
    第二節 孫海波與《古文聲系》第16-18页
        一 《古文聲系》版本介紹第16页
        二 《古文聲系》編排體例第16-18页
        三 《古文聲系》研究現狀第18页
    第三節 《古文聲系》的取材第18-20页
        一 《古文聲系》採用古文字資料的範圍第18-19页
        二 《古文聲系》引用材料第19-20页
    第四節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目的第20-22页
        一 研究方法第20-21页
        二 研究意義第21页
        三 研究目的第21-22页
第一章 孫海波的漢字“四科”説第22-38页
    第一節“四科”説的提出第22-25页
        一 六書説的主要觀點第22-23页
        二 六書説的不足第23-24页
        三 唐蘭、陳夢家與裘錫圭的“三書”説第24-25页
    第二節 “四科”説的主要內容第25-30页
        一 圖繪第26-27页
        二 象形(象事、象意)第27-28页
        三 假借第28-29页
        四 轉注與形聲第29-30页
    第三節 孫海波“四科”説與“三書”説的關係第30-38页
        一 “四科”説與唐蘭“三書”説第30-34页
        二 “四科”説與陳夢家“三書”説第34-35页
        三 孫氏“四科”説應佔有一席之地第35-38页
第二章 《古文聲系》繫字情況第38-68页
    第一節 繫字情況第38-58页
    第二節 以上古音繫聯古文字的基本邏輯第58-62页
        一 上古音的基礎第58-60页
        二 邏輯上的可能性第60-61页
        三 “聲系”類字書第61-62页
    第三節 《古文聲系》所用韻部系統第62-68页
        一 古韻二十二部第62-63页
        二 採用古韻二十二部系統的緣由第63-68页
第三章 每部繫字情況與評注第68-122页
    第一節 東部第68-70页
    第二節 冬部第70-72页
    第三節 陽部第72-77页
    第四節 烝部第77-80页
    第五節 耕部第80-83页
    第六節 真部第83-85页
    第七節 諄部第85-87页
    第八節 元部第87-89页
    第九節 侵部第89-91页
    第十節 談部第91-92页
    第十一節 侯部第92-94页
    第十二節 幽部第94-99页
    第十三節 宵部第99-100页
    第十四節 魚部第100-106页
    第十五節 之部第106-110页
    第十六節 支部第110-111页
    第十七節 至部第111-112页
    第十八節 脂部第112-117页
    第十九節 歌部第117-119页
    第二十節 祭部第119-121页
    第二十一節 緝部第121页
    第二十二節 盇部第121-122页
第四章 《古文聲系》補正第122-158页
    第一節 析形、釋義補正第122-135页
    第二節 “甲金文未見”例補正第135-143页
    第三節 加“按語”例評注第143-153页
    第四節 《古文聲系》所引甲骨文字形著錄號勘誤第153-158页
第五章 《古文聲系》的學術價值及影響第158-167页
    第一節 孫氏“四科”説的不足之處第158-160页
        一 “圖繪”與“象形”兩科在實踐中的模糊性第158-159页
        二 記號字不能納入“四科”説第159页
        三 兩聲字無法納入“韓注(形聲)”科第159-160页
    第二節 “四科”説的可取之處第160-163页
        一 針對不同時代的文字系統進行相應的類型研究第160-161页
        二 在共時分類的同時兼顧歷時演進問題第161-162页
        三 設“圖繪”一科可以囊括一些無法在六書説中安放的甲骨文、金文符號第162-163页
        四 “四科”分類總體上是合理的第163页
    第三節 古文字書編排例的突破第163-167页
        一 《古文聲系》之前的古文字書編排體例第163-164页
        二 《古文聲系》編排體例的評價第164-166页
        三 《古文聲系》編排體例的影響第166-167页
結語第167-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74页
後記第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厦门岛内地区朗诵活动及其商业化研究--以2015年至2016年为例
下一篇:新闻性广告的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