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2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31页 |
2.1 西方自我观溯源 | 第12-15页 |
2.1.1 西方哲学中的自我 | 第12-13页 |
2.1.2 西方心理学中的自我 | 第13-15页 |
2.2 儒家伦理自我观 | 第15-16页 |
2.3 关系自我视角 | 第16-20页 |
2.3.1 中西方文化差异 | 第16页 |
2.3.2 自我构念的定义 | 第16-17页 |
2.3.3 自我概念(Self Concept)与自我构念(Self Construal)的关系 | 第17-18页 |
2.3.4 自我构念的跨文化研究 | 第18-19页 |
2.3.5 自我构念的本土化研究 | 第19-20页 |
2.4 记忆偏好的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2.4.1 记忆偏好的概念 | 第20-21页 |
2.4.2 记忆偏好的理论模型 | 第21页 |
2.4.3 自尊与记忆偏好关系研究 | 第21-22页 |
2.4.4 文化、自我与记忆偏好的相关研究 | 第22页 |
2.5 自我参照效应 | 第22-26页 |
2.5.1 自我参照效应的含义 | 第23页 |
2.5.2 自我参照效应的理论解释 | 第23-24页 |
2.5.3 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范式 | 第24-26页 |
2.6 心理理论 | 第26-30页 |
2.7 隐喻、空间隐喻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研究一 | 第31-35页 |
3.1 研究目的和假设 | 第31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31-34页 |
3.2.1 实验被试 | 第31页 |
3.2.2 实验设计 | 第31-32页 |
3.2.3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32页 |
3.2.4 实验程序 | 第32-34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4页 |
3.4 实验讨论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研究二 | 第35-45页 |
4.1 研究目的和假设 | 第35-36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36-40页 |
4.2.1 实验被试 | 第36页 |
4.2.2 实验设计 | 第36页 |
4.2.3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36页 |
4.2.4 实验程序 | 第36-40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0-42页 |
4.4 实验讨论 | 第42-45页 |
第五章 研究三 | 第45-48页 |
5.1 研究目的和假设 | 第45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45-47页 |
5.2.1 实验被试 | 第45页 |
5.2.2 实验设计 | 第45页 |
5.2.3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45-46页 |
5.2.4 实验程序 | 第46-47页 |
5.3 研究结果 | 第47页 |
5.4 实验讨论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综合结论与不足 | 第48-51页 |
6.1 结论 | 第48-49页 |
6.2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9-50页 |
6.3 研究贡献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