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汽车HMI产品的发展趋势 | 第9-11页 |
1.1.2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第11-12页 |
1.1.3 本文研究对象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用户满意度的自我报告式测量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生理心理学在满意度测量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3 存在的不足 | 第16页 |
1.3 课题来源与研究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篇章结构 | 第17-19页 |
2 汽车HMI产品可感知特征-用户情绪感受-满意度模型 | 第19-33页 |
2.1 汽车HMI产品人机交互可感知特征 | 第19-24页 |
2.1.1 用户感知通道 | 第19-21页 |
2.1.2 可感知的刺激 | 第21-22页 |
2.1.3 可感知特征 | 第22-24页 |
2.2 用户情绪 | 第24-29页 |
2.2.1 用户情绪描述 | 第24页 |
2.2.2 情绪的分类理论 | 第24-26页 |
2.2.3 情绪的测量方法 | 第26页 |
2.2.4 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 第26-27页 |
2.2.5 汽车HMI产品可感知特征-用户情绪感受模型 | 第27-29页 |
2.3 用户满意度 | 第29-31页 |
2.3.1 用户满意度描述 | 第29页 |
2.3.2 满意度主观测试方法的不足 | 第29-30页 |
2.3.3 汽车HMI产品可感知特征-用户情绪感受-满意度模型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3 汽车HMI产品用户满意度评价模型构建及愉悦引导方法 | 第33-49页 |
3.1 用户体验测试方法 | 第33-39页 |
3.1.1 用户体验测试概述 | 第33-34页 |
3.1.2 用户体验测试的目标用户筛选 | 第34-35页 |
3.1.3 用户体验测试场景搭建 | 第35-37页 |
3.1.4 用户体验测试与数据采集 | 第37-39页 |
3.2 数据预处理方法 | 第39-41页 |
3.2.1 数据整理 | 第39-40页 |
3.2.2 数据去噪 | 第40页 |
3.2.3 数据标准化 | 第40-41页 |
3.2.4 数据归一化 | 第41页 |
3.3 BP神经网络建模方法 | 第41-45页 |
3.3.1 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 第41-42页 |
3.3.2 BP神经网络计算过程 | 第42-44页 |
3.3.3 BP神经网络的训练步骤 | 第44-45页 |
3.4 愉悦引导方法 | 第45-47页 |
3.4.1 愉悦引导方法的概念 | 第45页 |
3.4.2 愉悦引导方法的原理 | 第45-46页 |
3.4.3 愉悦引导方法的具体步骤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汽车HMI产品人机交互满意度测试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9-63页 |
4.1 测试目的与测试方案设计 | 第49-51页 |
4.1.1 测试目的 | 第49-50页 |
4.1.2 测试方案设计 | 第50-51页 |
4.2 测试准备与实施 | 第51-55页 |
4.2.1 测试产品 | 第51页 |
4.2.2 被试招募 | 第51-52页 |
4.2.3 测试设备 | 第52-53页 |
4.2.4 测试环境 | 第53页 |
4.2.5 测试步骤 | 第53-55页 |
4.3 用户体验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建模 | 第55-60页 |
4.3.1 数据预处理 | 第55-57页 |
4.3.2 相关性分析 | 第57-58页 |
4.3.3 BP神经网络建模 | 第58-60页 |
4.4 模型的验证 | 第60-62页 |
4.4.1 验证产品 | 第60页 |
4.4.2 验证结果 | 第60-62页 |
4.4.3 误差分析 | 第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汽车HMI产品愉悦引导方法的实践与验证 | 第63-73页 |
5.1 产品改进前的用户体验测试 | 第63-67页 |
5.1.1 测试目的及方案设计 | 第63-64页 |
5.1.2 测试准备与实施 | 第64-66页 |
5.1.3 测试评价结果 | 第66-67页 |
5.2 产品的愉悦引导设计改进过程 | 第67-71页 |
5.2.1 问题特征查找 | 第67-69页 |
5.2.2 愉悦特征提取 | 第69-70页 |
5.2.3 特征替换 | 第70-71页 |
5.3 愉悦引导方法改进效果的测试验证 | 第71-72页 |
5.3.1 测试目的及方案 | 第71页 |
5.3.2 测试准备与实施 | 第71页 |
5.3.3 测试结果 | 第71-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页 |
6.2 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 | 第81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1页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项目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