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论 | 第11-23页 |
一、研究问题与意义 | 第11-16页 |
(一)研究背景:学校宣传中的教育观念真实吗 | 第11-13页 |
(二)学校宣传与学校的教育观念:关系研究及其意义 | 第13-16页 |
二、相关研究之综述 | 第16-19页 |
(一)关于学校宣传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页 |
(二)关于学校教育观念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三)关于《中国教育报》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四)实践教育学相关的研究综述 | 第18页 |
(五)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三、论文的整体结构 | 第19-23页 |
(一)概念文本研究:研究内容方面的悬置与锚定 | 第20页 |
(二)显在的教育观念、隐在的建构形式与无意识的被建构 | 第20-23页 |
第一章 学校宣传与学校的教育观念研究概述 | 第23-62页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第23-34页 |
(一)教育观念与教育理念、教育思想 | 第23-27页 |
(二)集合、集体与个体:学校的教育观念 | 第27-31页 |
(三)宣传与作为教育观念载体的学校宣传 | 第31-34页 |
二、相关的理论基础 | 第34-42页 |
(一)思想史、观念史研究 | 第34-37页 |
(二)文化研究、教育文化研究 | 第37-42页 |
(三)语言学、文艺学与传播学的相关理论 | 第42页 |
三、研究数据与方法 | 第42-62页 |
(一)对《中国教育报》学校宣传报道的抽样过程 | 第42-48页 |
(二)对《中国教育报》长篇报道数据的基本处理 | 第48-57页 |
(三)研究的方法工具、研究过程、信效度以及伦理问题 | 第57-62页 |
第二章 共性及个性:学校宣传对其教育观念的反映 | 第62-133页 |
一、学校宣传中的教育观念:内容分析方法 | 第62-65页 |
二、学校宣传中理念板块的教育观念:结果呈现 | 第65-91页 |
(一)学校办学理念中的教育观念及其初步分析 | 第65-70页 |
(二)学校校训所含的教育观念及其初步分析 | 第70-72页 |
(三)学校“三风”所含的教育观念及其初步分析 | 第72-74页 |
(四)学校目标陈述所含的教育观念及其初步分析 | 第74-79页 |
(五)学校办学宗旨/思想/思路所含的教育观念其初步分析 | 第79-83页 |
(六)理念板块对“教育”自身的理解及其初步分析 | 第83-85页 |
(七)理念板块基于特色教育给出的教育观念及其初步分析 | 第85-86页 |
(八)理念板块对教育现实的观念认识及其初步分析 | 第86-87页 |
(九)理念板块对若干教育范畴的观念认识及其初步分析 | 第87-89页 |
(十)理念板块对素质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的观念认识及其初步分析 | 第89-91页 |
三、学校宣传中其他板块的教育观念:结果呈现 | 第91-129页 |
(一)课程与教学板块所呈现的教育观念及其初步分析 | 第91-96页 |
(二)德育与育人板块所呈现的教育观念及其初步分析 | 第96-113页 |
(三)教师与管理板块所呈现的教育观念及其初步分析 | 第113-123页 |
(四)文化与环境板块所呈现的教育观念及其初步分析 | 第123-127页 |
(五)特色与研究板块所呈现的教育观念及其初步分析 | 第127-129页 |
小结:作为平均值的一般教育观念 | 第129-133页 |
第三章 编码与解码:学校宣传及其教育观念的建构 | 第133-172页 |
一、通过有意识地征引建构学校的教育观念 | 第133-139页 |
(一)《中国教育报》长篇宣传报道编码素材之教育学话语 | 第133-135页 |
(二)《中国教育报》长篇宣传报道编码素材之文化学术话语 | 第135-136页 |
(三)《中国教育报》长篇宣传报道编码素材之国家话语 | 第136-137页 |
(四)《中国教育报》长篇宣传报道编码素材之媒体话语 | 第137-138页 |
(五)《中国教育报》长篇宣传报道编码中的人物征引 | 第138-139页 |
二、通过有意识地叙事建构学校的教育观念 | 第139-144页 |
(一)有意识的案例呈现与教育观念的建构 | 第139-140页 |
(二)有意识的主体叙说与教育观念的建构 | 第140-141页 |
(三)有意识地再现形成过程直言教育观念的建构过程 | 第141-144页 |
三、学校一般教育观念的演变聚成:建构的历时性 | 第144-166页 |
(一)“教育要促进生命发展”的观念 | 第144-149页 |
(二)“教育要促进师生幸福”的观念 | 第149-153页 |
(三)“应试教育做得扎扎实实”的观念 | 第153-154页 |
(四)“素质教育可以兼顾升学”的观念 | 第154-157页 |
(五)“一切教育经验都是课程”的观念 | 第157-159页 |
(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观念 | 第159-160页 |
(七)“情感德育、立体德育”的观念 | 第160-162页 |
(八)“什么老师教出什么学生”的观念 | 第162-163页 |
(九)“文化育人、科研兴校”的观念 | 第163-164页 |
(十)思想史、观念史视角下的一般教育观念 | 第164-166页 |
四、一般教育观念之间的错位纷争:建构的社会性 | 第166-170页 |
小结:学校的教育观念的编码与解码 | 第170-172页 |
第四章 被建构、被言说:社会结构下的学校的教育观念 | 第172-189页 |
一、宣传报道的结构化分析与学校的教育观念建构 | 第172-177页 |
(一)学校之间的空间结构与报道之间的时间结构:意识形态建构 | 第172-174页 |
(二)版块的结构、次序和篇章比例关系:自相矛盾及其根源 | 第174-175页 |
(三)学校各版块呈现项目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混乱与同构 | 第175-177页 |
二、宣传报道的话语分析与学校的教育观念建构 | 第177-180页 |
(一)校际差异与学校的教育观念表达 | 第177-178页 |
(二)以严为荣:弱势学校的管理策略陈述 | 第178-180页 |
三、宣传报道的文学分析与学校的教育观念建构 | 第180-187页 |
(一)表演性呈现与学校的教育观念的再建构 | 第180-185页 |
(二)形式即意义:不同的写作范式下的教育观念建构 | 第185-187页 |
小结:教育观念主体“被言说”之困境 | 第187-189页 |
第五章 讨论:在学校的教育观念表达与建构中理论何为 | 第189-204页 |
一、公共性缺失的学校教育及其对教育理论的需求 | 第189-192页 |
(一)学校教育的公共性缺失及其表现 | 第189-190页 |
(二)学校教育的内卷及其对理论的兴趣 | 第190-192页 |
二、观念的连续性与情境化:学校的行动中理论 | 第192-194页 |
(一)学校的理论与行动中理论 | 第192-193页 |
(二)情境中观念的连续性与行动理论的塑成 | 第193-194页 |
三、让理论更为观念所接受:教育文化研究的设想 | 第194-204页 |
(一)作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的教育文化研究 | 第194-199页 |
(二)关于学校宣传及其教育观念的省思:教育文化研究的方式 | 第199-204页 |
结语 | 第204-205页 |
参考文献 | 第205-213页 |
附录 | 第213-239页 |
附录1 《中国教育报》中小学校长篇报道名录 | 第213-227页 |
附录2 中小学校长篇宣传报道作者职业背景介绍 | 第227-239页 |
后记 | 第239-241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2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