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体构造及设备论文--制动装置论文

高速列车制动盘的散热模拟及优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本文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高速列车的发展状况第10页
        1.1.2 制动盘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1.3 制动盘的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CFD技术的发展现状第12-15页
        1.2.1 CFD技术的发展应用第12页
        1.2.2 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15-18页
第二章 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基础第18-26页
    2.1 CFD基本守恒定律第18-20页
        2.1.1 质量守恒方程第18-19页
        2.1.2 动量守恒方程第19页
        2.1.3 能量守恒方程第19-20页
        2.1.4 组分质量守恒方程第20页
        2.1.5 控制方程第20页
    2.2 CFD计算方法第20-21页
    2.3 流体与流动的基本特性第21-22页
        2.3.1 理想流体与粘性流体第21-22页
        2.3.2 层流与湍流第22页
    2.4 CFD的求解过程第22-24页
    2.5 CFD技术在模拟制动散热的应用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制动盘散热肋片子模型的建模分析第26-34页
    3.1 制动盘的散热形式第26-27页
        3.1.1 三种传热方式第26页
        3.1.2 制动盘的散热方式第26-27页
    3.2 制动盘散热性能参数第27-28页
        3.2.1 对流换热系数第27页
        3.2.2 能量散失率第27页
        3.2.3 体换热系数第27-28页
    3.3 制动盘基本结构参数第28页
    3.4 多种结构的制动盘第28-29页
    3.5 初步模拟流程第29-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八种散热肋片子模型的散热能力模拟分析第34-51页
    4.1 制动盘温度场分析第34-39页
        4.1.1 位置Ⅰ的温度对比第34-36页
        4.1.2 位置Ⅱ的温度对比第36-37页
        4.1.3 位置Ⅲ的温度对比第37-39页
    4.2 空气流场分析第39-45页
        4.2.1 位置Ⅰ的空气流场对比第39-41页
        4.2.2 位置Ⅱ的空气流场对比第41-43页
        4.2.3 位置Ⅲ的空气流场对比第43-45页
    4.3 散热性能参数第45-49页
        4.3.1 对流换热系数对比第45-47页
        4.3.2 能量散失率对比第47-48页
        4.3.3 体换热系数对比第48-49页
    4.4 初步确定模型第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制动工况下的全制动盘温度场模拟与散热能力对比第51-58页
    5.1 变速制动前处理第51-53页
        5.1.1 建立模型与网格划分第51-52页
        5.1.2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设置第52-53页
    5.2 变速制动模拟结果及散热能力分析第53-57页
        5.2.1 温度场对比第53-55页
        5.2.2 对流换热系数对比第55-56页
        5.2.3 能量散失率与体换热系数对比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六章 摩擦制动时全制动盘模型的模拟散热能力对比第58-64页
    6.1 能量折算法第58-59页
        6.1.1 摩擦热源第58-59页
        6.1.2 热流密度第59页
    6.2 摩擦制动模拟前处理第59-60页
    6.3 摩擦制动模拟计算结果与后处理第60-63页
        6.3.1 温度场分析第60-62页
        6.3.2 对流换热与体传热系数第62页
        6.3.3 能量分析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七章 制动盘结构优化第64-71页
    7.1 优化散热肋片第64-65页
    7.2 优化后的制动盘模拟结果第65-69页
        7.2.1 温度场分析第65-66页
        7.2.2 对流换热系数第66-68页
        7.2.3 体积换热系数第68-69页
        7.2.4 制动盘能量变化第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动车组结构疲劳预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裕国站作业计划推演平台的研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