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团体辅导缓解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效果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1 人际关系敏感 | 第14-16页 |
1.1.1 人际关系敏感的界定 | 第14页 |
1.1.2 人际关系敏感的成因 | 第14-15页 |
1.1.3 人际关系敏感的干预 | 第15-16页 |
1.2 依恋 | 第16-18页 |
1.2.1 依恋的界定 | 第16-17页 |
1.2.2 依恋理论 | 第17-18页 |
1.3 依恋与人际关系敏感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 第20-26页 |
2.1 以有研究的不足 | 第20页 |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页 |
2.2.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2.2.2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2.3 研究假设 | 第20-21页 |
2.4 研究设计 | 第21-26页 |
2.4.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2.4.2 研究工具 | 第21-22页 |
2.4.3 实验设计 | 第22页 |
2.4.4 干预过程 | 第22-25页 |
2.4.5 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26-34页 |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改变量的差异比较 | 第26页 |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追踪后测改变量的差异比较 | 第26-27页 |
3.3 实验组与对照组三次测量分数差异的比较 | 第27-28页 |
3.4 团体成员意见反馈 | 第28-29页 |
3.5 个案研究 | 第29-3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4-37页 |
4.1 依恋团体辅导效果分析 | 第34页 |
4.2 干预的有效因子 | 第34-37页 |
4.2.1 团体良好的互动方式 | 第35-36页 |
4.2.2 重建内部工作模式 | 第36页 |
4.2.3 干预的专业性 | 第36-37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第37-38页 |
5.1 结论 | 第37页 |
5.2 对依恋团体辅导的建议 | 第37页 |
5.2.1 依恋团体活动方案的改善 | 第37页 |
5.2.2 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相结合 | 第37页 |
5.3 研究的不足与建议 | 第37-38页 |
5.3.1 干预时间有限 | 第37页 |
5.3.2 干预方案有待完善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附录 | 第42-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