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女性心理学论文

父亲联结、性客体化对女大学生自我客体化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11-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引言第14-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33页
    1.1 自我客体化第16-23页
        1.1.1 自我客体化的概念第16页
        1.1.2 自我客体化的心理机制第16-18页
        1.1.3 自我客体化与心理健康第18-23页
    1.2 性客体化第23-26页
        1.2.1 性客体化的概念第23页
        1.2.2 性客体化的表现形式第23-26页
    1.3 父亲联结的概念与测量第26-27页
    1.4 性客体化与自我客体化第27-29页
        1.4.1 身体羞耻第27页
        1.4.2 焦虑第27-28页
        1.4.3 心流体验第28页
        1.4.4 内部知觉第28-29页
    1.5 父亲联结与自我客体化第29-33页
        1.5.1 父亲联结与自我客体化第29-30页
        1.5.2 父亲联结与饮食态度第30页
        1.5.3 父亲联结与抑郁第30-31页
        1.5.4 父亲联结与其他自我客体化心理结果第31-33页
第二章 问题提出第33-35页
    2.1 问题提出第33页
    2.2 创新之处及研究意义第33-35页
        2.2.1 创新之处第33页
        2.2.2 研究意义第33-35页
第三章 父亲联结、性客体化对女大学生自我客体化的影响第35-48页
    3.1 研究目的与假设第35页
        3.1.1 研究目的第35页
        3.1.2 研究假设第35页
    3.2 研究方法第35-38页
        3.2.1 被试第35-36页
        3.2.2 实验工具第36-37页
        3.2.3 实验材料第37页
        3.2.4 实验设计及程序第37-38页
        3.2.5 数据处理第38页
    3.3 数据结果第38-45页
        3.3.1 被试在自我客体化量表上得分的人口学统计第38-39页
        3.3.2 性客体化对自我客体化影响的独立样本t检验第39页
        3.3.3 父亲联结、性客体化对自我客体化影响的方差分析第39-40页
        3.3.4 父亲联结、性客体化对自我客体化影响的事后多重检验第40-42页
        3.3.5 在性客体化条件下,四种父亲联结类型自我客体化水平的方差分析第42-43页
        3.3.6 身体监测、身体羞耻、外观焦虑、内部觉知、心流的方差分析第43-45页
    3.4 讨论第45-48页
        3.4.1 性客体化对自我客体化的影响第45页
        3.4.2 不同父亲联结类型对自我客体化的影响第45-48页
第四章 研究结论第48-50页
    4.1 结论第48页
    4.2 研究启示第48-49页
    4.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64页
附录第64-7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75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依恋团体辅导缓解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效果研究
下一篇:情绪刺激的特征对抑郁情绪个体执行控制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