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理论分析法 | 第14页 |
1.3.2 案例研究法 | 第14页 |
1.3.3 全面分析和重点分析结合法 | 第14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第2章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审计概述及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审计概述 | 第16-18页 |
2.1.1 财务舞弊审计的相关定义 | 第16-17页 |
2.1.2 财务舞弊审计的特征 | 第17页 |
2.1.3 强化财务舞弊审计的现实意义 | 第17-18页 |
2.2 财务舞弊审计的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2.2.1 舞弊三角理论 | 第18页 |
2.2.2 成本效益理论 | 第18-19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第3章 大智慧公司财务舞弊审计案简介 | 第20-24页 |
3.1 大智慧公司介绍 | 第20-21页 |
3.2 上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 第21页 |
3.3 立信对大智慧年报审计的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3.4 大智慧公司财务舞弊审计案始末 | 第22-24页 |
3.4.1 案情简介 | 第22-23页 |
3.4.2 大智慧财务舞弊的手段 | 第23-24页 |
第4章 大智慧财务舞弊未被审计识别的原因分析 | 第24-31页 |
4.1 接受关系密切客户业务委托削弱审计独立性 | 第24-25页 |
4.2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失控 | 第25-27页 |
4.2.1 审计未能有效推断被审计单位存在不正当舞弊动机 | 第25-26页 |
4.2.2 审计未能有效察觉被审计单位存在舞弊的机会 | 第26-27页 |
4.2.3 审计未能洞察被审计单位舞弊的自我合理化 | 第27页 |
4.3 项目实施过程责任意识不强且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 第27-28页 |
4.4 完成审计阶段项目质量复核不足 | 第28-31页 |
第5章 大智慧财务舞弊案的审计教训 | 第31-35页 |
5.1 事务所应保持独立性不受关系密切客户影响 | 第31页 |
5.2 注册会计师应实施有效的风险评估程序 | 第31-32页 |
5.3 注册会计师应加强职业怀疑并提升专业胜任能力 | 第32-33页 |
5.4 事务所应兼顾审计质量和成本 | 第33-35页 |
第6章 大智慧财务舞弊审计案的启示 | 第35-38页 |
6.1 增强注册会计师责任意识,强化专业能力水平 | 第35-36页 |
6.1.1 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增强专业胜任能力 | 第35页 |
6.1.2 关注企业舞弊手法,丰富舞弊审计程序 | 第35-36页 |
6.1.3 认真履行受托责任,保证审计质量 | 第36页 |
6.2 关注被审计单位内控,注重非财务因素 | 第36-37页 |
6.3 强化监管层职能,增加舞弊处罚力度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