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权力、话语与社会控制--以江西万载为个案(1934-1945)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绪论第13-25页
 一、选题缘起第13-14页
 二、学术史回顾第14-19页
 三、研究方法与关注重点第19页
 四、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第19-20页
 五、论文架构第20-21页
 六、所用资料及其相关概念第21-25页
第一章 县政改革与行政控制的强化第25-56页
 第一节 县政改革第25-36页
  一、变革前的万载县政与政治生态第25-30页
  二、战前的新县政第30-33页
  三、战时的新县制第33-36页
 第二节 县长一职第36-43页
  一、县长之资格与出身第36-39页
  二、县长之任期第39-41页
  三、县长之考成第41-43页
 第三节 县公务员的资格审查与考核第43-49页
  一、县公务员的资格审查第43-45页
  二、县公务员的考核第45-49页
 第四节 县政考核第49-56页
  一、专署考核第50-51页
  二、司令部考核第51-53页
  三、县府自身考核第53-54页
  四、民政厅考核第54-56页
第二章 官僚化基层行政体系的构建第56-89页
 第一节 区署:基层政权体系的承接点第56-63页
  一、区制的沿革与发展第56-57页
  二、区署的职掌及辅政效用第57-60页
  三、区行政人员的群体结构第60-63页
 第二节 乡镇:基层政权体系的重心第63-77页
  一、乡镇组织机构的沿革与发展第63-64页
  二、官方主导下的乡镇民代表会第64-72页
  三、乡镇长的群体结构第72-74页
  四、乡镇行政人员的劣化第74-77页
 第三节 保:国家政策的着力点第77-89页
  一、保长的职责第77-78页
  二、保长的群体结构第78-85页
  三、保甲长的劣化第85-89页
第三章 保甲制度在基层的具体运作第89-112页
 第一节 保甲与共产党:防范制约第89-99页
  一、保甲的重建或恢复第89-90页
  二、战前的"围剿"第90-95页
  三、战时的防范第95-99页
 第二节 保甲与农民:资源汲取第99-112页
  一、派款第99-101页
  二、派粮第101-108页
  三、派工第108-112页
第四章 权力扩张:社会生活领域的渗透第112-148页
 第一节 农村合作制度的推广第112-122页
  一、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的发端第112-113页
  二、自上而下的合作指导机构第113-114页
  三、合作法规的制度供给第114-116页
  四、官方掌控下的农村合作人事第116-120页
  五、农村合作与地方社会经济统制第120-122页
 第二节 族董会制度的实施第122-135页
  一、嬗变中的万载宗族文化第122-123页
  二、族董会简章的出台与实践第123-132页
  三、族董会月报表与国家控制第132-135页
 第三节 公款公产的清查第135-148页
  一、公款公产的制度设计第135-141页
  二、实践与运作:县立中学学案第141-146页
  三、地方社会的评价第146-148页
第五章 话语霸权:教育的整改与乡村的思想控制第148-173页
 第一节 保学的兴办第148-157页
  一、保学的制度设计第148-150页
  二、保学的管理第150-154页
  三、保学的政治教化第154-156页
  四、保学的绩效第156-157页
 第二节 私塾的改良或取缔第157-161页
  一、嬗变中的万载私塾教育第157-159页
  二、私塾改良或取缔的运作第159-161页
 第三节 私立学校的规范化第161-173页
  一、从制度到实践第161-166页
  二、个案研究:私立俊逸小学校第166-170页
  三、国进民退第170-173页
结语:强政府与弱社会——国家视野下的一体两面第173-176页
参考文献第176-185页
后记第185-186页

论文共1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比较视野中的鄂尔多斯式青铜斧
下一篇:明代藩府刻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