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野中的鄂尔多斯式青铜斧
第一章 绪论 | 第1-40页 |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目的、可行性及其相关问题 | 第6-21页 |
第二节 先秦铜斧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21-31页 |
第三节 研究对象、目的、创新思路与方法 | 第31-33页 |
附表 | 第33-40页 |
第二章 先秦时期工具铜斧的研究 | 第40-94页 |
第一节 商代铜斧的种类与型式 | 第40-42页 |
第二节 西周早中期铜斧的种类与型式 | 第42-49页 |
第三节 西周晚期至春秋铜斧的种类与型式 | 第49-56页 |
第四节 战国时期铜斧的种类与型式 | 第56-61页 |
第五节 商周时期铜斧的分区研究 | 第61-68页 |
第六节 鄂尔多斯式铜斧的特征 | 第68-70页 |
附表 | 第70-73页 |
附图 | 第73-94页 |
第三章 对先秦时期不同地区工具铜斧的研究 | 第94-123页 |
第一节 商至西周铜斧的种类与型式 | 第94-98页 |
第二节 东周时期青铜兵器斧的种类与型式 | 第98-104页 |
第三节 先秦时期兵器类铜斧的分区研究 | 第104-113页 |
附表 | 第113-115页 |
附图 | 第115-123页 |
第四章 铜斧功用的进一步研究——工具类铜斧 | 第123-180页 |
第一节 夏商时期铜斧的种类与型式 | 第123-126页 |
第二节 西周时期铜斧的种类与型式 | 第126-129页 |
第三节 春秋时期铜斧的种类与型式 | 第129-136页 |
第四节 战国时期铜斧的种类与型式 | 第136-146页 |
第五节 夏至商周时期铜斧的分区研究 | 第146-155页 |
第六节 鄂尔多斯式铜斧的特征 | 第155-156页 |
附表 | 第156-160页 |
附图 | 第160-180页 |
第五章 铜斧功用的进一步研究——兵器类铜斧 | 第180-202页 |
第一节 商至西周铜斧的种类与型式 | 第180-182页 |
第二节 春秋时期青铜兵器斧的种类与型式 | 第182-184页 |
第三节 战国时期青铜兵器斧的种类与型式 | 第184-188页 |
第四节 先秦时期兵器类铜斧的分区研究 | 第188-193页 |
附表 | 第193-195页 |
附图 | 第195-202页 |
第六章 先秦时期铜斧的分区分型研究 | 第202-253页 |
第一节 先秦时期直銎斧分区研究 | 第202-218页 |
第二节 先秦时期直銎斧的分型研究 | 第218-243页 |
第三节 先秦时期横銎斧的比较研究 | 第243-250页 |
第四节 比较视野中的鄂尔多斯式青铜斧 | 第250-253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253-255页 |
附图: | 第255-290页 |
1 先秦时期工具类铜斧分区表 | 第255-263页 |
2 先秦时期工具类铜斧区域类型表 | 第263-265页 |
3 先秦时期兵器类铜斧分区表 | 第265-268页 |
4 先秦时期兵器类铜斧分类表 | 第268-269页 |
5 先秦时期铜斧的区系类型分类表 | 第269-272页 |
6 铜斧基本信息表 | 第272-290页 |
中文摘要 | 第290-291页 |
英文摘要 | 第291-29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92-293页 |
致谢 | 第293-295页 |
参考文献 | 第295-304页 |
附录 (已发表、待刊论文) | 第304-334页 |
A 试析鸽子洞元朝"失喇斡耳朵九春"文书 | 第304-310页 |
B 鄂尔多斯式青铜刀的功用及特征 | 第310-314页 |
C 比较视野中的鄂尔多斯式青铜斧 | 第314-3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