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1-31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1-13页 |
1.高校教师教学同行评议受到更多关注 | 第11-12页 |
2.高校教师教学同行评议的操作存在争议 | 第12页 |
3.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同行评议具有借鉴性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2.研究意义 | 第14页 |
(三) 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同行评议 | 第14-15页 |
2.教学同行评议 | 第15-16页 |
(四) 文献综述 | 第16-29页 |
1.教学同行评议的相关研究 | 第16-24页 |
2.美国教学同行评议的相关研究 | 第24-28页 |
3.综述述评 | 第28-29页 |
(五)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29-31页 |
1.研究思路 | 第29页 |
2.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二、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同行评议的历史发展过程 | 第31-39页 |
(一) 20世纪80年代以前:萌芽期 | 第31-32页 |
(二) 20世纪80年代—1994年:发展期 | 第32-35页 |
(三) 1994年以后:成熟期 | 第35-39页 |
三、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同行评议的模式、方法及实施过程 | 第39-57页 |
(一) 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同行评议的模式 | 第39-44页 |
1.关注课程知识内容的模式 | 第39-40页 |
2.关注课堂教学实践的模式 | 第40-41页 |
3.关注学生学习效果的模式 | 第41-43页 |
4.戈斯林构建的教学同行观察模式 | 第43-44页 |
(二) 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同行评议的方法 | 第44-49页 |
1.同行课堂观察 | 第45-46页 |
2.同行书面评价 | 第46-48页 |
3.对课程材料的同行评价 | 第48-49页 |
(三) 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同行评议的实施过程 | 第49-57页 |
1.准备评价阶段 | 第50-52页 |
2.正式实施阶段 | 第52页 |
3.总结评价阶段 | 第52-57页 |
四、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教师教学同行评议 | 第57-63页 |
(一)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UNL) 的概况 | 第57页 |
(二) UNL教学同行评议项目的演变 | 第57-59页 |
(三) UNL教学同行评议的方法 | 第59-60页 |
1.同行匿名评价 | 第59-60页 |
2.教学档案袋评价 | 第60页 |
(四) UNL教学同行评议的过程 | 第60-63页 |
1.准备评价阶段 | 第61页 |
2.正式实施阶段 | 第61-62页 |
3.总结评价阶段 | 第62-63页 |
五、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同行评议的成效、争议及特点 | 第63-73页 |
(一) 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同行评议的成效 | 第63-66页 |
1.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 第63-64页 |
2.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 第64-65页 |
3.强化教学共同体的作用 | 第65-66页 |
(二) 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同行评议的争议 | 第66-69页 |
1.评议的成果是否值得投入高昂成本 | 第66-67页 |
2.评议的客观性饱受质疑 | 第67-68页 |
3.评议的结果是否公开 | 第68-69页 |
(三) 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同行评议的特点 | 第69-73页 |
1.教学同行评议有形成性和总结性之分 | 第69-71页 |
2.教学同行评议方法灵活多样 | 第71-73页 |
六、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同行评议对我国的启示与建议 | 第73-77页 |
(一) 重视教师的积极参与 | 第73-74页 |
(二) 建立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同行评议制度 | 第74-75页 |
(三) 充分利用教师教学同行评议结果 | 第75-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