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1-18页 |
| 1.1 保健食品 | 第11-12页 |
| 1.2 减肥食品 | 第12-13页 |
| 1.2.1 减肥食品概述 | 第12页 |
| 1.2.2 减肥食品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1.3 营养素作用与营养补充剂 | 第13-15页 |
| 1.3.1 营养素作用 | 第13-15页 |
| 1.3.2 营养补充剂 | 第15页 |
| 1.4 速溶片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4.1 速溶片的概述 | 第15页 |
| 1.4.2 速溶片的制备方法 | 第15-16页 |
| 1.4.3 速溶片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 1.6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2 饼干中营养构成的分析与评价 | 第18-28页 |
| 2.1 引言 | 第18页 |
|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18-19页 |
| 2.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18页 |
| 2.2.2 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 2.3 实验方法 | 第19-25页 |
| 2.3.1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 2.3.2 脂肪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 2.3.3 总糖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 2.3.4 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 2.3.5 碘含量的测定 | 第19-20页 |
| 2.3.6 钙、镁、锌、铁、铜、锰含量的测定 | 第20-22页 |
| 2.3.7 维生素C的测定 | 第22-23页 |
| 2.3.8 维生素A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 2.3.9 维生素B_1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 2.3.10 维生素E含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5-27页 |
| 2.4.1 高纤维减肥饼干中各成分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25-26页 |
| 2.4.2 营养素含量不足的分析及营养补充剂的选择 | 第26-27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3 速溶片配方的优化的研究 | 第28-37页 |
| 3.1 引言 | 第28页 |
| 3.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8-29页 |
| 3.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28页 |
| 3.2.2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 3.3 试验方法 | 第29-31页 |
| 3.3.1 速溶片的生产工艺 | 第29页 |
| 3.3.2 速溶片基料配方设计 | 第29-30页 |
| 3.3.3 速溶片的评价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30-31页 |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 3.4.1 酸碱剂的配比 | 第31-32页 |
| 3.4.2 复合碱源的配比实验 | 第32页 |
| 3.4.3 酸剂的添加量对崩解时间的影响 | 第32-33页 |
| 3.4.4 复合碱剂的添加量对崩解时间的影响 | 第33页 |
| 3.4.5 甜味剂的添加量对感官品质的影响 | 第33-34页 |
| 3.4.6 香精的添加量对感官品质的影响 | 第34页 |
| 3.4.7 速溶片的基料配方优化 | 第34-35页 |
| 3.4.8 速溶片品质的检验 | 第35-36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4 体外消化试验及营养评价 | 第37-41页 |
| 4.1 引言 | 第37页 |
| 4.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7页 |
| 4.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37页 |
| 4.2.2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 4.3 试验方法 | 第37-39页 |
| 4.3.1 营养质量指数(INQ)评价法 | 第37-38页 |
| 4.3.2 体外消化方法 | 第38页 |
| 4.3.3 体外消化率 | 第38页 |
| 4.3.4 消化液中营养素含量的测定 | 第38-39页 |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39-40页 |
| 4.4.1 INQ评价法结果与分析 | 第39页 |
| 4.4.2 蛋白质和总糖体外消化的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 附录 | 第46-4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