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1 推理能力的测量有利于提高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 第7-8页 |
1.2.2 推理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 第8页 |
1.2.3 推理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 第8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8-9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8-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9页 |
1.3.3 研究思路 | 第9页 |
1.3.4 研究方法 | 第9页 |
1.4 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4.1 近五年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4.2 内涵的研究 | 第10-12页 |
1.4.3 测量的研究 | 第12-14页 |
第2章 物理推理能力的理论探讨 | 第14-22页 |
2.1 物理推理能力的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2.2 物理推理能力的“要素层次”结构理论 | 第15-21页 |
2.3 物理推理能力中三要素的关系 | 第21-22页 |
第3章 物理推理能力的测量 | 第22-26页 |
3.1 样本选择 | 第22页 |
3.2 研究工具 | 第22-23页 |
3.2.1 衡量标准 | 第22页 |
3.2.2 测量工具 | 第22-23页 |
3.3 数据编码 | 第23页 |
3.4 试卷分析 | 第23-26页 |
3.4.1 试卷对不同推理水平的要求——以一模试卷为例 | 第23-24页 |
3.4.2 试卷对不同推理水平的要求——综合分析三份试卷 | 第24-26页 |
第4章 物理推理能力的现状分析 | 第26-33页 |
4.1 不同水平推理能力的比较 | 第26-28页 |
4.1.1 学生在不同水平平均得分率——以一模试卷为例 | 第26页 |
4.1.2 学生在不同水平平均得分率——综合分析三份试卷 | 第26-27页 |
4.1.3 学生在不同试题得分率-以一模试卷为例 | 第27-28页 |
4.2 不同学校物理推理能力的比较 | 第28-30页 |
4.2.1 不同学校推理水平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28-29页 |
4.2.2 不同学校在不同水平上的得分情况 | 第29-30页 |
4.3 物理推理能力的性别比较 | 第30-33页 |
4.3.1 性别总体比较 | 第30-31页 |
4.3.2 不同学校的性别比较 | 第31页 |
4.3.3 不同水平的性别比较 | 第31-33页 |
第5章 培养物理推理能力的教学建议 | 第33-39页 |
5.1 结论 | 第33-34页 |
5.2 建议 | 第34-37页 |
5.2.1 以思维导图为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物理推理能力 | 第34-35页 |
5.2.2 以问题串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 第35-36页 |
5.2.3 从科学探究出发渗透推理能力的培养 | 第36-37页 |
5.3 总结与反思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