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式超声波钻驱动器设计及实验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8页 |
1.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8-18页 |
1.2.1 冲击式超声波钻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2 冲击式超声波钻驱动器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1.2.3 国内外文献分析与启示 | 第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冲击式超声波钻工作原理与驱动特性分析 | 第20-32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冲击式超声波钻工作原理与结构 | 第20-21页 |
2.2.1 冲击式超声波钻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2.2.2 冲击式超声波钻结构 | 第21页 |
2.3 冲击式超声波钻驱动原理 | 第21-29页 |
2.3.1 换能器等效电路模型分析 | 第21-24页 |
2.3.2 驱动换能器的失效形式分析 | 第24-25页 |
2.3.3 换能器阻抗匹配 | 第25-29页 |
2.4 冲击式超声波钻驱动特性分析 | 第29-31页 |
2.4.1 换能器驱动特性分析 | 第29-30页 |
2.4.2 超声波钻驱动特性分析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冲击式超声波钻驱动器硬件电路设计 | 第32-49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驱动电路控制单元设计 | 第32-33页 |
3.2.1 驱动电路控制要求 | 第32-33页 |
3.2.2 驱动电路控制器选型 | 第33页 |
3.3 驱动电路信号发生单元设计 | 第33-37页 |
3.3.1 信号产生原理 | 第33-35页 |
3.3.2 硬件电路调试 | 第35-37页 |
3.4 驱动电路电压转换单元设计 | 第37-41页 |
3.4.1 电压转换单元升压原理 | 第37-38页 |
3.4.2 双端正激变换器元器件参数设计 | 第38-40页 |
3.4.3 RCD缓冲器的设计 | 第40-41页 |
3.5 驱动电路信号放大单元设计 | 第41-48页 |
3.5.1 信号放大原理 | 第41-43页 |
3.5.2 滤波电路设计 | 第43-45页 |
3.5.3 硬件调试与优化 | 第45-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冲击式超声波钻谐振控制器设计 | 第49-66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谐振控制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 第49-56页 |
4.2.1 信号采集原理 | 第49-50页 |
4.2.2 信号采集电路时间响应特性分析与调试 | 第50-56页 |
4.3 换能器谐振控制算法设计 | 第56-59页 |
4.4 冲击式超声波钻谐振控制算法设计 | 第59-62页 |
4.5 冲击式超声波钻恒振幅控制 | 第62-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冲击式超声波钻驱动试验验证 | 第66-76页 |
5.1 引言 | 第66页 |
5.2 换能器驱动特性测试 | 第66-69页 |
5.3 冲击式超声波钻驱动特性测试 | 第69-73页 |
5.4 冲击式超声波钻恒振幅控制测试 | 第73-7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