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船舶电力系统概述 | 第9-11页 |
·船舶电力系统的组成 | 第9-10页 |
·船舶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第2章 船舶电力系统的潮流算法 | 第13-31页 |
·船舶电力系统潮流算法的特点 | 第13-14页 |
·陆用配电系统三相潮流算法的分类 | 第14-16页 |
·相分量法和序分量法 | 第14-15页 |
·结点法和支路法 | 第15-16页 |
·船舶电力系统的潮流算法 | 第16-17页 |
·船舶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相域模型 | 第17-25页 |
·输配电线路模型 | 第17-20页 |
·负载模型 | 第20-23页 |
·发电机模型 | 第23页 |
·变压器模型 | 第23-25页 |
·船舶电网的层次分析 | 第25-26页 |
·U—I—MEPS | 第26-31页 |
·U—I—PEPS的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U—I—MEPS的计算步骤 | 第27-31页 |
第3章 船舶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 第31-42页 |
·船舶电力系统短路电流的特点 | 第31页 |
·船舶电力系统短路电流的研究计算方法 | 第31-33页 |
·发电机的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电动机的处理方法 | 第32-33页 |
·短路电流的研究计算方法 | 第33页 |
·联合编程的实现过程 | 第33-35页 |
·VB和MATLAB的特点 | 第33-34页 |
·VB与MATLAB的无缝链接 | 第34-35页 |
·联合编程的实现步骤 | 第35页 |
·船舶交流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软件 | 第35-38页 |
·研究计算结果 | 第38-40页 |
·特点及用途 | 第40-42页 |
第4章 船舶电力系统稳定性 | 第42-65页 |
·船舶电力系统稳定性概述 | 第42-43页 |
·船舶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概述 | 第42页 |
·船舶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概述 | 第42-43页 |
·船舶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研究 | 第43页 |
·船舶电力系统建模 | 第43-51页 |
·同步发电机模型 | 第44-47页 |
·励磁系统模型 | 第47-50页 |
·柴油机和调速系统模型 | 第50-51页 |
·负载模型 | 第51页 |
·船舶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仿真研究 | 第51-65页 |
·船舶电力系统仿真模型 | 第51-53页 |
·单机投切大功率负载的暂态稳定性研究 | 第53-58页 |
·发电机并网时的暂态稳定性研究 | 第58-62页 |
·机并联运行时突加大功率负载的暂态稳定性研究 | 第62-63页 |
·机并联运行时突卸大功率负载的暂态稳定性研究 | 第63-65页 |
第5章 提高船舶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 第65-69页 |
·提高船舶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 第65-66页 |
·提高船舶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 第66-6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船舶交流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软件 | 第74-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