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近代学制背景下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1页
    一、研究缘起第10-11页
        (一)我国早期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化第10页
        (二)对当代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第10-11页
        (三)推动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改革的现实需要第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7页
        (一)近代高等师范教育研究第12-13页
        (二)近代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发展研究第13-16页
        (三)近代学制背景下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相关研究第16-17页
        (四)已有研究的评价与展望第17页
    三、核心概念界定第17-18页
        (一)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第17-18页
        (二)近代学制第18页
    四、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18-19页
        (一)理论意义第18页
        (二)实践意义第18-19页
    五、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9-21页
        (一)研究思路第19页
        (二)研究方法第19-21页
第二章 萌芽与铺垫——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之尝试第21-29页
    一、中国师范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第21-23页
        (一)西方文化冲击,中国教育的回应第21-22页
        (二)开办西式新学堂,急需大量专业师资第22页
        (三)政府与教会学校教育权的争夺第22-23页
    二、早期师范教育的发展第23-26页
        (一)知识分子群体对师范教育的推动第23-24页
        (二)张之洞——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先行者第24-26页
    三、近代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制度的酝酿第26-29页
        (一)日本师范教育体制的引入第26-27页
        (二)“壬寅学制”关于师范教育制度的构想第27页
        (三)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人才培养的实践第27-29页
第三章 建立与巩固——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制度化发展第29-46页
    一、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制度的形成第29-30页
        (一)“癸卯学制”——独立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建立第29页
        (二)“癸卯学制”关于高等师范教育的解读第29-30页
    二、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制度的巩固第30-31页
        (一)“壬子·癸丑学制”——独立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完善第30页
        (二)“壬子·癸丑学制”关于高等师范教育的解读第30-31页
    三、高等师范培养机构的蓬勃发展第31-32页
        (一)与时俱进的优级师范学堂第31-32页
        (二)改革创新的高等师范学校第32页
    四、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的演变第32-46页
        (一)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演变第32-33页
        (二)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课程的演变第33-37页
        (三)高等师范教育学生管理制度的演变第37-39页
        (四)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内容实施的演进第39-42页
        (五)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评价的演变第42-46页
第四章 抉择与变革——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新探索第46-58页
    一、美国教育体制的引进第46-47页
        (一)美国教育家与实用主义理论的导入第46页
        (二)留美学生及学术界对实用主义教育的传播第46-47页
        (三)中国教育对美国教育体制的选择第47页
    二、20世纪20年代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制度的变革第47-49页
        (一)“壬戌学制”——独立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解体第47-48页
        (二)“壬戌学制”关于高等师范教育的解读第48-49页
    三、高等师范培养机构的艰难前行第49-50页
    四、20世纪20年代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的革新第50-55页
        (一)培养目标的完善第50-51页
        (二)培养课程的更新第51-53页
        (三)培养内容实施的推进第53-55页
        (四)培养评价的规范第55页
    五、个案研究: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人才培养实践第55-58页
        (一)女高师人才培养实践的概述第55-56页
        (二)女高师人才培养实践的特点第56-58页
第五章 经验与启示——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历史审视第58-63页
    一、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历史影响第58-59页
        (一)奠定现代高等师范教育制度的基础第58页
        (二)为国家社会贡献杰出人才第58-59页
        (三)促进教师培养的专业化探索第59页
    二、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现实启迪第59-63页
        (一)完善制度保障,提升高等师范教育地位第59-60页
        (二)制定科学目标,培养高等师范“专业人才”第60-61页
        (三)优化课程结构,突出高等师范教育特色第61-62页
        (四)打造优秀师资队伍,促进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实施第62页
        (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推动高等师范院校“双一流”建设第62-63页
结语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致谢第69-71页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的“形而上学”本性视域下大学生理想教育研究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生态价值观践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