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发酵工艺论文

HOG1缺失型球头三型孢菌的构建及其发酵调控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2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1.1 赤藓糖醇第11-12页
        1.1.2 核糖醇第12页
    1.2 多元醇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1 耐高渗酵母产多元醇的研究进展第13页
    1.3 外源基因转化酵母的方法第13-16页
        1.3.1 主要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2 外源基因在酵母菌中转化存在的问题第14-16页
    1.4 多元醇发酵生产过程调控第16-18页
        1.4.1 多元醇生产的发酵调控第16页
        1.4.2 多元醇生产的分子调控第16-18页
    1.5 高渗透压甘油途径HOG1第18-19页
    1.6 基因敲除技术第19-20页
        1.6.1 传统方法第19-20页
            1.6.1.1 利用基因同源重组敲除靶基因第19-20页
            1.6.1.2 利用随机插入突变敲除靶基因第20页
        1.6.2 新兴方法第20页
    1.7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球头三型孢菌化学转化法的建立第22-36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实验材料第22-23页
        2.2.1 菌种及培养基第22-23页
        2.2.2 试剂第23页
        2.2.3 主要设备与仪器第23页
    2.3 实验方法第23-26页
        2.3.1 溶液配制第23-24页
        2.3.2 G418浓度选择第24页
        2.3.3 单因素实验第24-26页
            2.3.3.1 实验菌的传代培养及种子液的制备第25页
            2.3.3.2 制备感受态细胞并转化第25页
            2.3.3.3 菌落PCR第25-26页
        2.3.4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球头三型孢菌转化条件第26页
    2.4 结果讨论第26-35页
        2.4.1 G418浓度对球头三型孢菌的影响第26-27页
        2.4.2 阳性克隆子的菌落PCR验证第27页
        2.4.3 Zymolyase-100T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27-28页
        2.4.4 Zymolyase-100T反应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28-29页
        2.4.5 转化液对酵母转化效率的影响第29-31页
        2.4.6 响应面分析第31-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HOG1缺失型球头三型孢菌的构建第36-51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实验材料第36-40页
        3.2.1 菌种及质粒第36页
        3.2.2 试剂第36-38页
        3.2.3 主要仪器第38-39页
        3.2.4 配制试剂第39-40页
        3.2.5 培养基配制方法第40页
    3.3 实验方法第40-45页
        3.3.1 球头三型胞菌基因敲除原理第40-42页
        3.3.2 保守序列分析第42页
        3.3.3 球头三型孢菌基因组DNA提取第42页
        3.3.4 质粒p UG6与质粒p SH65的准备第42页
        3.3.5 球头三型孢菌HOG1基因的获取第42页
        3.3.6 敲除组件的准备第42-43页
        3.3.7 敲除球头三型胞菌HOG1基因第43-45页
    3.4 实验结果第45-49页
        3.4.1 球头三型孢菌基因组DNA提取第45页
        3.4.2 球头三型孢菌HOG1基因第45-46页
        3.4.3 敲除组件第46-47页
        3.4.4 球头三型孢菌HOG1基因敲除第47-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T. oedocephalis及其HOG1缺失型工程菌的发酵研究第51-67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实验材料第51-53页
        4.2.1 菌种第51页
        4.2.2 实验试剂第51-52页
        4.2.3 仪器第52页
        4.2.4 培养基配方第52-53页
    4.3 检测方法第53页
    4.4 实验方法第53-54页
        4.4.1 工程菌生长曲线的绘制第53页
        4.4.2 柠檬酸对T.oedocephalis产多元醇的影响第53-54页
        4.4.3 单因素实验研究工程菌的发酵第54页
            4.4.3.1 磷酸甘油脱氢酶浓度分析第54页
            4.3.3.2 单因素实验第54页
        4.4.4 原始菌与工程菌产多元醇发酵对比第54页
    4.5 结果与讨论第54-65页
        4.5.1 生长曲线的绘制第54-55页
        4.5.2 柠檬酸对T.oedocephalis产多元醇的影响第55-57页
        4.5.3 单因素实验研究工程菌的发酵第57-64页
            4.5.3.1 葡萄糖浓度对原始菌与工程菌产多元醇的影响第57-58页
            4.5.3.2 氯化钠浓度对原始菌与工程菌产多元醇的影响第58-59页
            4.5.3.3 溶氧对原始菌与工程菌产多元醇的影响第59-60页
            4.5.3.4 酵母粉浓度对原始菌与工程菌产多元醇的影响第60-61页
            4.5.3.5 酸二氢钾浓度对原始菌与工程菌产多元醇的影响第61-62页
            4.5.3.6 硫酸镁浓度对原始菌与工程菌产多元醇的影响第62-64页
        4.5.4 原始菌与工程菌产多元醇发酵对比第64-65页
    4.6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5.1 主要结论第67页
    5.2 研究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附录1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作者简介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VN/TiN体系的修正嵌入原子相互作用势函数的研究
下一篇:金银花籽的营养成分及其油的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