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31页 |
1 情绪内涵的研究 | 第12-16页 |
1.1 情绪的概念 | 第12-13页 |
1.2 情绪的特征 | 第13-14页 |
1.3 情绪的分类 | 第14-15页 |
1.4 情绪的功能 | 第15-16页 |
2 教师教学情绪内涵的研究 | 第16-19页 |
2.1 教学情绪的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2.2 教师教学情绪的定义 | 第18-19页 |
3 教师教学情绪的影响因素 | 第19-24页 |
3.1 影响教师教学情绪的前因变量 | 第19-21页 |
3.2 影响教师教学情绪的后效变量 | 第21-24页 |
4 教学情绪与教学效能感和教师职业认同之间的关系 | 第24-26页 |
4.1 教学效能感与教学情绪 | 第24-25页 |
4.2 教学情绪与职业认同 | 第25-26页 |
5 教学情绪的常用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6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7-31页 |
6.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6.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8-31页 |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 第31-33页 |
1 问题提出 | 第31页 |
2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3 研究意义 | 第31-32页 |
3.1 理论意义 | 第31-32页 |
3.2 实践意义 | 第32页 |
4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32-33页 |
第3章 中小学教师教学情绪问卷的编制 | 第33-48页 |
1 初始问卷的编制 | 第33-35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33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33页 |
1.3 程序 | 第33-34页 |
1.4 结果 | 第34-35页 |
2 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35-43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3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2.3 结果 | 第36-43页 |
3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43-48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43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43页 |
3.3 结果 | 第43-48页 |
第4章 中小学教师教学情绪的现状调查 | 第48-63页 |
1 研究目的 | 第4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48-49页 |
2.1 被试 | 第48-49页 |
2.2 工具 | 第49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49页 |
3 结果 | 第49-56页 |
3.1 中小学教师教学情绪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结果分析 | 第49-54页 |
3.2 中小学教师教学情绪与教学效能感、教师职业认同之间关系的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4 讨论 | 第56-60页 |
4.1 中小学教师教学情绪的总体情况以及在性别间的差异 | 第56页 |
4.2 中小学教师教学情绪在学段间的差异 | 第56-57页 |
4.3 中小学教师教学情绪在教龄间的差异 | 第57页 |
4.4 中小学教师教学情绪在学科间的差异 | 第57-58页 |
4.5 中小学教师教学情绪在地区间、学校声誉间的差异 | 第58页 |
4.6 中小学教师教学情绪在不同职称、不同教学荣誉等级间的差异 | 第58-59页 |
4.7 中小学教师教学情绪与教学效能感的关系 | 第59-60页 |
4.8 中小学教师教学情绪与教师职业认同的关系 | 第60页 |
5 结论 | 第60-63页 |
5.1 中小学教师教学情绪的总体情况 | 第60-61页 |
5.2 中小学教师教学情绪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情况 | 第61-62页 |
5.3 中小学教师教学情绪与教学效能感、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结论. | 第62-63页 |
第5章 中小学教师教学情绪的行为实验研究 | 第63-73页 |
1 引言 | 第63-64页 |
2 实验目的 | 第64页 |
3 研究方法 | 第64-66页 |
3.1 实验材料的评定 | 第64-65页 |
3.2 被试 | 第65-66页 |
4 实验程序 | 第66-68页 |
4.1 实验设计 | 第66页 |
4.2 实验内容 | 第66页 |
4.3 实验流程 | 第66-68页 |
5 实验结果 | 第68-70页 |
5.1 前测结果 | 第68页 |
5.2 任务一实验结果 | 第68-69页 |
5.3 对教师喜爱程度的评估结果 | 第69页 |
5.4 任务二实验结果 | 第69-70页 |
6 讨论 | 第70-71页 |
7 结论 | 第71-73页 |
7.1 任务一 | 第71页 |
7.2 对教师喜爱程度的评估 | 第71-72页 |
7.3 任务二 | 第72-73页 |
第6章 研究不足、创新与展望 | 第73-74页 |
1.研究不足 | 第73页 |
2 研究创新 | 第73页 |
3 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附录 | 第79-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