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4-17页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5-1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7-37页 |
2.1 师生疏离感研究综述 | 第17-24页 |
2.1.1 疏离感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2 大学生师生疏离感的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3 疏离感的结构 | 第19-21页 |
2.1.4 疏离感的测量 | 第21页 |
2.1.5 疏离感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2.1.6 大学生师生疏离感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2.2 自我分化的研究综述 | 第24-27页 |
2.2.1 自我分化的概念界定 | 第24页 |
2.2.2 自我分化的结构维度以及测量 | 第24-26页 |
2.2.3 自我分化的相关研究 | 第26-27页 |
2.3 自尊的研究综述 | 第27-34页 |
2.3.1 外显自尊的研究综述 | 第27-29页 |
2.3.2 内隐自尊的研究综述 | 第29-33页 |
2.3.3 自尊的相关研究 | 第33-34页 |
2.4 自尊、自我分化水平、师生疏离感的相关研究 | 第34-35页 |
2.4.1 自尊与师生疏离感的的相关研究 | 第34-35页 |
2.4.2 自尊与自我分化的相关研究 | 第35页 |
2.5 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大学生师生疏离感问卷的编制 | 第37-49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37页 |
3.2 研究过程 | 第37-39页 |
3.2.1 问卷题目的确定 | 第37-38页 |
3.2.2 问卷初测 | 第38-39页 |
3.3 结果分析 | 第39-47页 |
3.3.1 项目分析 | 第39-40页 |
3.3.2 第一次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40-42页 |
3.3.3 第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42-44页 |
3.3.4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44-46页 |
3.3.5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第46-47页 |
3.4 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大学生自尊、自我分化及师生疏离感的现状研究 | 第49-79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49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49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49-51页 |
4.3.1 研究工具 | 第49-50页 |
4.3.2 研究对象 | 第50页 |
4.3.3 研究过程 | 第50-51页 |
4.4 内隐自尊测验 | 第51-54页 |
4.4.1 测验目的 | 第51页 |
4.4.2 测验对象 | 第51页 |
4.4.3 测验材料 | 第51页 |
4.4.4 测验程序 | 第51-53页 |
4.4.5 测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第53-54页 |
4.5 研究结果分析 | 第54-71页 |
4.5.1 大学生自尊、自我分化、师生疏离感的整体状况 | 第54-55页 |
4.5.2 大学生自尊、自我分化、师生疏离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分析 | 第55-71页 |
4.6 讨论 | 第71-76页 |
4.6.1 大学生自尊师、自我分化、生疏离感的整体状况讨论 | 第71-72页 |
4.6.2 人口学变量讨论 | 第72-76页 |
4.7 本章结论 | 第76-79页 |
第5章 大学生自尊、自我分化及师生疏离感的关系研究 | 第79-97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79页 |
5.2 研究假设 | 第79页 |
5.3 研究方法 | 第79-81页 |
5.3.1 研究工具 | 第79页 |
5.3.2 研究对象 | 第79页 |
5.3.3 研究过程与方法 | 第79-80页 |
5.3.4 研究路线 | 第80-81页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81-90页 |
5.4.1 大学生自尊与师生疏离感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 第81页 |
5.4.2 自尊结构与师生疏离感的差异分析 | 第81-83页 |
5.4.3 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师生疏离感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 第83-84页 |
5.4.4 大学生自我分化与自尊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 第84-85页 |
5.4.5 大学生师生疏离感对自尊、自我分化的回归分析 | 第85-86页 |
5.4.6 自我分化在大学生外显自尊和师生疏离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86-88页 |
5.4.7 自我分化在大学生内隐自尊和师生疏离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88-89页 |
5.4.8 自尊结构在大学生自我分化和师生疏离感之间的调节作用 | 第89-90页 |
5.5 讨论 | 第90-95页 |
5.5.1 大学生自尊与师生疏离感的关系 | 第90-91页 |
5.5.2 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师生疏离感的关系 | 第91-92页 |
5.5.3 大学生自我分化与自尊的关系 | 第92-93页 |
5.5.4 自我分化在大学生自尊和师生疏离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93-94页 |
5.5.5 自尊结构在大学生自我分化和师生疏离感之间的调节作用 | 第94页 |
5.5.6 IAT值与D值的结果分析 | 第94-95页 |
5.6 本章结论 | 第95-97页 |
第6章 对策与建议 | 第97-101页 |
第7章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01-103页 |
7.1 研究的创新 | 第101页 |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101-102页 |
7.3 研究结论 | 第102-103页 |
附录 | 第103-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17-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
个人简历 | 第121-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