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14页 |
(一) 漠视生命成为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 第8-10页 |
1. 青少年对于自身生命的轻视 | 第8-9页 |
2. 青少年危害他人生命的事件经常出现 | 第9页 |
3. 残害动植物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实施生命教育的现状 | 第10-11页 |
1. 国外生命教育的实施 | 第10-11页 |
2. 近年来国内生命教育的实施情况 | 第11页 |
(三)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 第11-14页 |
1.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3. 研究的方法 | 第12-14页 |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理论基础及意义 | 第14-20页 |
(一) 生命教育的内涵 | 第14-16页 |
1. 生命教育是基于生活的教育 | 第14页 |
2. 生命教育是基于道德的教育 | 第14-15页 |
3. 生命教育是基于全人的教育 | 第15页 |
4. 生命教育是基于人的持续发展的教育 | 第15-16页 |
(二) 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1. 人本主义心理学 | 第16页 |
2. 杜威的实用主义 | 第16-17页 |
3. 马丁·布伯的存在主义哲学 | 第17-18页 |
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哲学思想 | 第18页 |
(三) 生命教育的意义 | 第18-20页 |
1. 实施生命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 第18-19页 |
2. 生命教育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第19-20页 |
三、在古诗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 第20-25页 |
(一) 课程标准的规定性 | 第20-21页 |
(二) 学习古诗文是一种间接的生命体验 | 第21-22页 |
(三) 青少年发展心理的要求使然 | 第22-23页 |
(四) 内容丰富的中学古诗文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载体(以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为例) | 第23-25页 |
四、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 | 第25-34页 |
(一) 通过体验教学,唤起学生主体对生命价值的觉醒 | 第25-27页 |
(二) 通过审美教学,促进生命价值的体现 | 第27-29页 |
(三) 通过对话教学,引发学生主体对生命价值的感悟 | 第29-34页 |
1. 师生对话 | 第30-31页 |
2. 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 第31-32页 |
3、生生对话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