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选题的原因 | 第10-12页 |
·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3-16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3-16页 |
第2章 课堂教学评价的一般概述 | 第16-24页 |
·课堂教学评价的概念分析 | 第16-20页 |
·课堂与课堂教学 | 第16-18页 |
·课堂教学评价 | 第18-20页 |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 | 第20-24页 |
·新课标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 | 第20-22页 |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和目的 | 第22-24页 |
第3章 新课标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主客体 | 第24-32页 |
·评价的主体 | 第24-26页 |
·学校领导、学科专家 | 第24-25页 |
·物理教师 | 第25页 |
·学生 | 第25-26页 |
·家长 | 第26页 |
·评价的客体 | 第26-32页 |
·教师的教学活动 | 第27-28页 |
·学生的学习活动 | 第28-30页 |
·教学的环境 | 第30-32页 |
第4章 新课标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分析 | 第32-46页 |
·确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原则 | 第32-34页 |
·导向性原则 | 第32-33页 |
·有效性原则 | 第33-34页 |
·开放性原则 | 第34页 |
·新课标下中学物理"一堂好课"的要求 | 第34-38页 |
·好的物理课应体现在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 | 第35-37页 |
·一堂好的物理课应以考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活动状态为主 | 第37-38页 |
·新课标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 第38-46页 |
·以学论教的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 第38-43页 |
·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质量标准 | 第43-46页 |
第5章 新课标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及分析 | 第46-54页 |
·选择性反应评价 | 第46-48页 |
·选择性反应评价 | 第46页 |
·选择性反应评价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应用 | 第46-48页 |
·论述式评价 | 第48-49页 |
·论述式评价 | 第48页 |
·论述式评价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应用 | 第48-49页 |
·表现性评价 | 第49-51页 |
·表现性评价 | 第49-50页 |
·表现性评价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应用 | 第50-51页 |
·交流式评价 | 第51-54页 |
·交流式评价 | 第51-52页 |
·交流式评价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应用 | 第52-54页 |
第6章 新课标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调查分析 | 第54-62页 |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第54-55页 |
·调查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 第55-59页 |
·教师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 第55-57页 |
·学生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 第57-59页 |
·结论与思考 | 第59-62页 |
·发现的问题 | 第59-60页 |
·思考与建议 | 第60-61页 |
·展望 | 第61-62页 |
结束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