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喷汽油机缸内过程稳定性机理的可视化研究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8页 |
1.1 直喷汽油机发展现状 | 第16-20页 |
1.2 直喷汽油机循环变动的缸内过程 | 第20-25页 |
1.2.1 燃油喷雾 | 第20-22页 |
1.2.2 缸内流场 | 第22-24页 |
1.2.3 燃烧过程 | 第24-25页 |
1.3 缸内激光诊断的必要性及技术现状 | 第25-32页 |
1.3.1 缸内激光诊断必要性 | 第25-27页 |
1.3.2 缸内激光诊断技术现状 | 第27-32页 |
1.4 本研究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 第32-38页 |
1.4.1 缸内稳定性研究现存问题及本研究的提出 | 第32-34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8页 |
第二章 实验系统和测试方案 | 第38-60页 |
2.1 可视化发动机实验系统 | 第38-47页 |
2.2 燃油喷雾 | 第47-52页 |
2.2.1 静止环境中的喷雾 | 第48-50页 |
2.2.2 可视化发动机缸内喷雾 | 第50-52页 |
2.3 缸内流场 | 第52-56页 |
2.4 火核形成及燃烧过程可视化 | 第56-5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三章 本征正交分解法 | 第60-89页 |
3.1 引言 | 第60-63页 |
3.2 原理及计算过程 | 第63-67页 |
3.3 流场结构之间或标量场结构之间定量对比标准 | 第67-69页 |
3.4 人工合成标量场或流场本征正交分解 | 第69-76页 |
3.4.1 标量场本征正交分解 | 第69-72页 |
3.4.2 速度场本征正交分解 | 第72-76页 |
3.5 两种极端流场本征正交分解 | 第76-86页 |
3.5.1 第一个基函数与平均流场 | 第76-80页 |
3.5.2 本征正交分解与 RANS 湍流 | 第80-86页 |
3.6 本征正交分解几种典型应用 | 第86-8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四章 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缸内冷态过程分析 | 第89-131页 |
4.1 引言 | 第89-90页 |
4.2 定容容器中燃油喷雾本征正交分解 | 第90-101页 |
4.2.1 图像采集系统的循环变动 | 第91-92页 |
4.2.2 喷雾出现概率图像 | 第92-94页 |
4.2.3 喷雾本征正交分解 | 第94-101页 |
4.3 缸内流场循环变动特性分析 | 第101-113页 |
4.3.1 基于平均的流场特性分析 | 第102-104页 |
4.3.2 缸内流场循环变动特性 | 第104-107页 |
4.3.3 缸内流场本征正交分解 | 第107-113页 |
4.4 缸内喷雾与流场相互作用 | 第113-129页 |
4.4.1 气流流场本征正交分解 | 第114-117页 |
4.4.2 基于平均的喷雾结构变化 | 第117-118页 |
4.4.3 喷雾结构形变及其循环变动 | 第118-123页 |
4.4.4 三种类型喷雾 | 第123-127页 |
4.4.5 发动机转速对喷雾结构的影响 | 第127-12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第五章 缸内燃烧稳定性及其与喷雾、流场的联系 | 第131-156页 |
5.1 引言 | 第131-132页 |
5.2 两种缸内气流下的燃烧 | 第132-141页 |
5.2.1 基于缸压测试的燃烧分析 | 第132-133页 |
5.2.2 低涡流时燃烧分析 | 第133-137页 |
5.2.3 高涡流时燃烧分析 | 第137-139页 |
5.2.4 两种流场下燃烧图像量化分析 | 第139-141页 |
5.3 火核形成阶段燃烧分析 | 第141-149页 |
5.3.1 火核面积 | 第141-145页 |
5.3.2 火核位置 | 第145-147页 |
5.3.3 火焰传播速度场本征正交分解 | 第147-149页 |
5.4 火焰图像结论与基于缸压分析结果的量化关系 | 第149-1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53-156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 | 第156-16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56-15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58-160页 |
创新点说明 | 第160-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71页 |
符号与缩写 | 第171-17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74-176页 |
参加的科研项目与获得的奖励 | 第176-177页 |
致谢 | 第177-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