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视域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研究--以“水的组成”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1.1.1 教学目标的制定 | 第13-14页 |
1.1.2 教学活动的设计 | 第14页 |
1.1.3 课堂教学中“教、学、评”的不一致 | 第14-15页 |
1.1.4 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不足 | 第15-16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6-26页 |
1.2.1 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 | 第16-20页 |
1.2.2 关于一致性的研究 | 第20-25页 |
1.2.3 关于课堂教学时间的研究 | 第25-26页 |
1.3 研究设计 | 第26-3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1.3.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28-30页 |
第2章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30-36页 |
2.1 课堂教学 | 第30页 |
2.2 有效教学 | 第30-32页 |
2.3 课堂教学设计 | 第32-33页 |
2.4 课堂预设与生成 | 第33-34页 |
2.5 课堂观察 | 第34页 |
2.6 一致性 | 第34-36页 |
第3章 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致性 | 第36-53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38页 |
3.2 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 第38-41页 |
3.2.1 整体性分析 | 第38-41页 |
3.3 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分析 | 第41-46页 |
3.4 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一致性分析 | 第46-51页 |
3.5 不同课例的对比分析 | 第51-53页 |
第4章 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的一致性分析 | 第53-61页 |
4.1 目标预设—目标生成 | 第53-57页 |
4.2 过程预设-过程生成 | 第57-58页 |
4.3 评价预设—评价生成 | 第58-61页 |
第5章 从教学时间和行为视角分析课堂教学的一致性 | 第61-80页 |
5.1 分析工具的确定 | 第61-62页 |
5.2 课堂观察数据的记录 | 第62-64页 |
5.3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 第64-74页 |
5.4 3节课例的对比分析 | 第74-80页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 第80-8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0-81页 |
6.2 教学建议 | 第81-82页 |
6.3 不足之处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