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赣语论文

皖、鄂、赣交界区域三片方言的音韵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 论文的研究对象第9-11页
        1.1 怀岳片第9页
        1.2 黄孝片第9-10页
        1.3 大通片第10-11页
    2 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1-12页
    3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2页
    4 论文研究的现实材料第12页
    5 三片方言语音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17页
        5.1 赣语怀岳片方言的语音研究概况第12-14页
        5.2 赣语大通片方言的语音研究概况第14页
        5.3 江淮官话黄孝片方言的语音研究概况第14-16页
        5.4 三片方言的语音比较研究成果概况第16-17页
第二章 声母的语音类型和比较第17-42页
    1 古全浊声母的今读研究第17-21页
        1.1 中古全浊声母在怀岳片的今读情况第17-18页
        1.2 中古全浊声母在大通片的今读情况第18-19页
        1.3 中古全浊声母在黄孝片的今读情况第19-20页
        1.4 中古全浊声母在三片方言区今读情况比较第20-21页
    2 中古知庄章精组声母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21-30页
        2.1 古知组声母在三片方言的语音类型第21-23页
            2.1.1 古知组声母在怀岳片的今读类型第21-22页
            2.1.2 古知组声母在大通片的今读类型第22-23页
            2.1.3 古知组声母在黄孝片的今读类型第23页
        2.2 古庄组声母在三片方言的语音类型第23-25页
            2.2.1 古庄组声母在怀岳片的今读类型第23-24页
            2.2.2 古庄组声母在大通片的今读类型第24页
            2.2.3 古庄组声母在黄孝片的今读类型第24-25页
        2.3 古章组声母在三片方言的语音类型第25-27页
            2.3.1 古章组声母在怀岳片的今读类型第25-26页
            2.3.2 古章组声母在大通片的今读类型第26页
            2.3.3 古章组声母在黄孝片的今读类型第26-27页
        2.4 古精组声母在三片方言的语音类型第27页
        2.5 古知庄章精组声母在三片方言的合流情况第27-30页
    3 中古见组声母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30-36页
        3.1 中古见组声母在三片的今读类型第30-33页
            3.1.1 中古见组声母在怀岳片的今读类型第30-31页
            3.1.2 中古见组声母在大通片的今读类型第31-32页
            3.1.3 中古见组声母在黄孝片的今读类型第32-33页
        3.2 中古见组声母在三片方言语音类型比较第33-36页
            3.2.1 古见组声母在三片方言今读比较第33页
            3.2.2 见组开口二等字的文白异读第33-34页
            3.2.3 见组声母的舌尖化第34-36页
    4 中古晓匣组声母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36-39页
        4.1 中古晓匣组声母在三片方言的今读类型第36-38页
            4.1.1 中古晓匣组声母在怀岳片的今读类型第36-37页
            4.1.2 中古晓匣组声母在大通片的今读类型第37页
            4.1.3 中古晓匣组声母在黄孝片的今读类型第37-38页
        4.2 中古晓匣组声母在三片方言语音类型比较第38-39页
    5 中古泥来母字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39-42页
        5.1 中古泥母在三片方言的今读类型第39页
        5.2 中古来母在三片方言的今读类型第39-40页
        5.3 中古泥来母在三片方言语音类型比较第40-42页
            5.3.1 中古泥来母在三片方言的语音类型第40-41页
            5.3.2 中古泥来母在三片方言语音类型分析第41-42页
第三章 阴声韵的语音类型和比较第42-64页
    1 果摄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42-44页
        1.1 果摄在怀岳片的语音类型第42-43页
        1.2 果摄在大通片的语音类型第43页
        1.3 果摄在黄孝片的语音类型第43-44页
        1.4 果摄今读在三片方言的比较第44页
    2 假摄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44-48页
        2.1 假摄在怀岳片的语音类型第44-45页
        2.2 假摄在大通片的语音类型第45-46页
        2.3 假摄在黄孝片的语音类型第46-47页
        2.4 假摄今读在三片方言的比较第47-48页
    3 遇摄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48-51页
        3.1 模韵在三片的语音类型第48页
        3.2 鱼虞韵在三片的语音类型第48-51页
            3.2.1 鱼虞韵在怀岳片和大通片的语音类型第48-50页
            3.2.2 鱼虞韵在黄孝片的语音类型第50-51页
    4 蟹摄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51-55页
        4.1 蟹摄在怀岳片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51-52页
        4.2 蟹摄在大通片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52-53页
        4.3 蟹摄在黄孝片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53-55页
    5 止摄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55-60页
        5.1 止摄开口在三片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55-56页
        5.2 止摄合口在三片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56-59页
            5.2.1 怀岳片止摄合口字的语音类型第56页
            5.2.2 大通片止摄合口字的语音类型第56-57页
            5.2.3 黄孝片止摄合口字的语音类型第57-58页
            5.2.4 三片方言止摄合口字韵母的比较第58-59页
        5.3 与蟹摄的合流问题第59-60页
    6 效摄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60-61页
        6.1 怀岳片和黄孝片效摄的语音类型第60-61页
        6.2 大通片效摄的语音类型第61页
    7 流摄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61-64页
        7.1 怀岳片和黄孝片流摄的语音类型第61-62页
        7.2 大通片流摄的语音类型第62-64页
第四章 阳声韵的语音类型和比较,第64-84页
    1 咸山摄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64-71页
        1.1 一二等韵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64-68页
        1.2 三四等韵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68-71页
    2 宕江摄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71-73页
    3 深摄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73页
    4 臻摄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73-75页
    5 曾摄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75-76页
    6 梗摄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76-80页
        6.1 三片方言的语音类型第76-78页
        6.2 梗摄的文白异读第78-79页
        6.3 深臻曾梗的合流第79-80页
    7 通摄的语音类型与比较第80页
    8 三片方言区阳声韵的韵尾分析第80-84页
第五章 入声韵的语音类型和比较第84-96页
    1 三片方言入声韵概况第84-85页
        1.1 入声韵尾第84页
        1.2 入声调类第84-85页
    2 古入声韵的语音类型第85-96页
        2.1 咸山摄入声韵第85-88页
        2.2 宕江摄入声韵第88-90页
        2.3 深摄入声韵第90页
        2.4 臻摄入声韵第90-91页
        2.5 曾摄入声韵第91-93页
        2.6 梗摄入声韵第93-94页
        2.7 通摄入声韵第94-96页
第六章 声调的类型和比较第96-104页
    1 声调的类型考察第96-98页
        1.1 怀岳片的声调类型和调值第96页
        1.2 大通片的声调类型和调值第96-97页
        1.3 黄孝片的声调类型和调值第97-98页
        1.4 三片方言区调类、调型比较第98页
    2 三片方言区声调的历史考察第98-104页
        2.1 平声第99页
        2.2 上声第99-100页
        2.3 去声第100-101页
        2.4 入声第101-104页
第七章 结论第104-115页
    1. 皖、鄂、赣交界地带的区域特征第104-108页
        1.1 一致性的语音特点第104-106页
        1.2 差异性的语音特点第106-108页
    2. 黄孝方言的性质第108-113页
        2.1 从鱼虞韵和蟹止合的文白异读来分析黄孝方言的性质第108-111页
            2.1.1 鱼虞韵和蟹止合的文白异读第108-109页
            2.1.2 鱼虞韵和蟹止合文白异读的层次分析第109-111页
        2.2 从麻韵的文白异读来分析黄孝方言的性质第111-112页
        2.3 从全浊声母的清化来分析黄孝方言的性质第112-113页
        2.4 小结第113页
    3. 结语第113-115页
附录 三片方言语音数据库各点材料出处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1页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第121-122页
后记第122-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纪录片视频资源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输液泵/注射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