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教育与其他科学的关系、教育学分支论文--教育技术学论文

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演变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1 引论第13-2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3-14页
    1.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1 与本研究有关的著作第14-15页
        1.2.2 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章第15-16页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第16-20页
        1.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页
        1.3.2 研究的内容第16-20页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0-24页
        1.4.1 电化教育第20-21页
        1.4.2 教育技术第21-22页
        1.4.3 课程体系第22-24页
2 对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相关研究第24-38页
    2.1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第24-29页
        2.1.1 从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看对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第24-26页
        2.1.2 从社会发展看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第26-29页
    2.2 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节选)第29-31页
        2.2.1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第29页
        2.2.2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规格第29-30页
        2.2.3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第30-31页
    2.3 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问题的研究第31-34页
    2.4 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状况第34-38页
3 电化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分析第38-72页
    3.1 电化教育本科专业的发展第38页
    3.2 师范院校电化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分析第38-66页
        3.2.1 各院校电化教育本科专业基础课统计分析第39-46页
        3.2.2 各院校电化教育本科专业课统计分析第46-56页
        3.2.3 各院校电化教育本科专业选修课统计分析第56-66页
    3.3 语言类院校电化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分析第66-67页
    3.4 电化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第67-72页
        3.4.1 各类型课程分类统计第67-69页
        3.4.2 各院校课程设置比较分析第69-71页
        3.4.3 本章小结第71-72页
4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分析第72-140页
    4.1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发展第72-74页
        4.1.1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发展状态第72页
        4.1.2 教育技术本科专业所属院系分析第72-73页
        4.1.3 教育技术本科专业分析样本的选择第73-74页
    4.2 各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分析第74-132页
        4.2.1 各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基础课统计分析第75-90页
        4.2.2 各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统计分析第90-106页
        4.2.3 各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选修课统计分析第106-132页
    4.3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第132-140页
        4.3.1 各类型课程分类统计第132-136页
        4.3.2 各院校课程设置比较分析第136-138页
        4.3.3 本章小结第138-140页
5 个案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为例第140-163页
    5.1 内蒙古师范大学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发展第140-141页
    5.2 不同时期课程体系的变化第141-158页
        5.2.1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开设必修课程统计第141-148页
        5.2.2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选修课程统计第148-158页
    5.3 内蒙古师范大学课程体系的演变第158-163页
        5.3.1 各类课程比例的变化第158-159页
        5.3.2 从课程体系变化看教育技术学专业内涵的演变第159-162页
        5.3.3 本章小结第162-163页
6 结语第163-166页
    6.1 经验与教训第163-164页
        6.1.1 取得的经验第163-164页
        6.1.2 得到的教训第164页
    6.2 问题与建议第164-165页
        6.2.1 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第164页
        6.2.2 对课程体系的建议第164-165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165-166页
        6.3.1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第165页
        6.3.2 对本研究的展望第165-166页
参考文献第166-173页
附录第173-180页
致谢第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智能手机载体建设研究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视阈下农村社区治理结构转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