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

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22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综述第11-20页
        1.3.1 拔尖创新人才及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第11-13页
        1.3.2 国外及台湾地区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第13-16页
        1.3.3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第16-19页
        1.3.4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第19页
        1.3.5 对于当前研究的述评第19-20页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20-22页
        1.4.1 研究思路第20页
        1.4.2 研究方法第20-22页
2 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分析第22-31页
    2.1 高中教育的定位第22-24页
    2.2 教育公平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第24-26页
        2.2.1 教育公平的内涵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第24-25页
        2.2.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教育公平性第25-26页
    2.3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第26-29页
        2.3.1 高中教育的使命:创新人才的培养第26-27页
        2.3.2 人素质的理论第27-28页
        2.3.3 资优理论第28-29页
    2.4 资优教育及其模式第29-31页
        2.4.1 加速模式第29-30页
        2.4.2 加深模式第30页
        2.4.3 能力分组第30-31页
3 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国外及台湾地区经验第31-46页
    3.1 美国的天才教育第31-36页
        3.1.1 美国天才教育的发展第31-33页
        3.1.2 美国天才教育模式——“加速”与“充实”交汇模式第33-36页
    3.2 新加坡的天才教育第36-40页
        3.2.1 新加坡天才教育发展状况第36-38页
        3.2.2 新加坡天才教育模式——政府主导的“充实制”模式第38-40页
    3.3 韩国的英才教育第40-43页
        3.3.1 韩国英才教育的发展第40-41页
        3.3.2 韩国英才教育实施模式——“三位一体”模式第41-43页
    3.4 台湾地区的资优教育第43-45页
        3.4.1 台湾地区资优教育的发展第43页
        3.4.2 台湾地区资优教育实施模式——多元化整合型培养模式第43-45页
    3.5 美、新、韩及台地区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给我们的启示第45-46页
4 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第46-58页
    4.1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及其要素第46-47页
        4.1.1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第46-47页
        4.1.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第47页
    4.2 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研究第47-56页
        4.2.1 调查对象的选择第47页
        4.2.2 调查问卷的设计第47-50页
        4.2.3 调查实施及资料处理第50页
        4.2.4 调查结果分析第50-56页
    4.3 讨论第56-58页
5 完善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第58-64页
    5.1 构建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架第58-60页
        5.1.1 高中拔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第58-59页
        5.1.2 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架第59-60页
    5.2 政府与学校需做的努力第60-64页
        5.2.1 政府需做的努力第60-62页
        5.2.2 学校需做的努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附录A 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查问卷——教师问卷第68-70页
附录B 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查问卷——学生问卷第70-72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隐性课程资源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价值及实现
下一篇:农村小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